蛙泳换气的动作要领
游泳的困扰与真正的呼吸法
众多蛙泳初学者的困扰往往在:下水没多久,他们就会觉得筋疲力尽,即使是平日有运动习惯的人也难免其困。多数人认为,蛙泳是相当消耗体力的泳姿,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往往与你的呼吸方式息息相关。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在水中似乎没有多少动力,以为是自己的体能问题。但实际上,背后的关键可能在于技术的缺失。真实的缘由便是:你没有采取适当的呼吸方式,从而导致出现缺氧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缺氧的表现呢?据百度百科解释:常见的缺氧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等;严重的话,还可能产生恶心、呕吐、心慌、气急、气短等症状。是否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不充分的呼吸”——即快速地大口吸气后迅速吐出。这种呼吸方式在长跑中尤为常见,人们误以为快速换气可以提高供氧效率,从而提升运动表现。但最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常常导致跑完后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
究其原因,这种快速吐气的方式并不能彻底肺部的二氧化碳,长期如此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堆积,进而引发上述的缺氧症状。
那么,正确的呼吸方式是什么呢?
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正确的吸气方法是这样的:
1. 嘴巴,快速吸入一口气;
2. 呼吸要深入,确保空气能够进入气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腔或气管上部。
至于呼气,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呼气要由慢到快,均匀地吐出气体;
2. 在水下的呼气应该是有意识的主动进行,可以使用口或鼻(或同时使用),关键是要与换气的节奏相配合,确保在下次抬头换气时体内气体已经完全;
3. 最后一点气可以在抬头时再吐出一些(熟练的泳者称之为“吹气”),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换气时更加从容。
至于用口还是用鼻呼吸的问题:
在吸气时,大部分教练会建议使用嘴巴。因为通过鼻子吸气可能会造成呛水,使初学者在水中感到惊慌失措,这是非常危险的。而用嘴巴换气则更为安全,即使不小心喝入池水也不会导致过度的紧张。
在呼气方面,初学阶段可以使用嘴巴完成所有的呼吸动作。但当你掌握一定技巧后,应该学会用鼻子呼气。鼻子比嘴巴更能准确地控制呼气的效率。在激烈的游泳比赛中,结合口鼻并用可以更有效地完成整个换气周期。
“呼吸”在蛙泳中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许多人在学习蛙泳时只关注如何游得更快、姿势更美,却忽略了“呼吸”的重要性。实际上,“呼吸”是全浸式蛙泳以及长距离蛙泳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想要游得好、游得快、游得远,呼吸技巧是值得你花时间去深入研究和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