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的释义_释义和解释的区别
诠释,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传递“神之消息”的赫尔墨斯之名,传承着对事物深层次理解的智慧。作为一门学说,诠释学广泛涉及文本意义的探索与解读。初时,它在哲学领域崭露头角,而后逐渐渗透至西方各大学科之中,包括学、历史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等,成为探讨意义、理解和解释问题的综合性理论体系。
在心理学的应用中,诠释学更多被视作一种方法论,旨在揭示心理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便充分体现了诠释的作用。
精神分析一词常给人以误解,似乎暗示了咨询师拥有一种超凡的解释能力。实际上,精神分析的核心不在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解释,而在于激发来访者自我探索的勇气和能力。一百多年来,虽然精神分析治疗常以解释为手段,但其真正的目标是通过释放潜藏的能量来促进来访者的治愈。
为何解释具有治疗作用呢?因为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那些被压抑的情感和思想被假定潜藏在潜意识之中。一旦这些被压抑的内容被意识到,并从潜意识的深渊中被带到意识的层面,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便会得到缓解,进而可能实现治愈。
诠释是一种帮助我们将潜意识内容显性化的手段。在精神分析的语境中,与之相关的概念如潜意识的意识化或修通等,都围绕着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与表达。
在精神分析的学习与实践中,人们有时会陷入误区。例如,误认为精神分析仅是弗洛伊德的独创,或将当代理论与临床实践与弗洛伊德时代划等号。也存在一种观念,即认为精神分析单纯是咨询师的解析工作。
随着比昂和拉康等人的研究深入,他们提出精神分析并非单纯地对来访者进行解析。比昂强调咨询师不应过度介入分析;拉康则主张鼓励来访者自我解释;而比昂进一步指出,精神分析是帮助来访者形成新的自我认知概念的过程,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在新精神分析的视角下,解释的主动权不再局限于咨询师手中。我们应尊重来访者的主体地位,避免过度分析以免干扰其自我探索的进程。过去被视为金科玉律的解释方法,在新时代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可能已被重新评估。
解释作为一种技术,其地位在精神分析领域中经历了从核心到边缘的转变。理解精神分析时需认识到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曾经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可能在后来被重新审视。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新的解释方法,并不断探索更适合当代个体的治疗方法。
多位大师亦曾指出,精神分析的关键不在于咨询师给出的具体解释,而在于其态度与方式。一位大师曾言,他虽未给来访者明确的解释,但通过他的交流方式与态度,鼓励来访者自我探索与自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