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刘朝飞

在大地的家猫未曾盛行之先,先秦两汉时期的人们是否曾尝试驯养“猫”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古人开始驯化野猫呢?本文将依据《庄子》等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番探究。

《庄子》中早期的驯养动物踪迹

在汉代之前的文献中,虽未明确记录养猫的民俗,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却明确记载了马、牛、羊、鸡、犬等六畜的饲养。而在《庄子》一书中,详细提及了当时人们的动物多达九种。

牛、羊、猪等家畜自是不必多说。而关于马,虽然《庄子》中的描述看似平常,但其中对养马之人的细致描述,如用竹筐盛马粪,以贝壳盛马尿,展现了庄子对养马的深刻认知。再联想到《庄子》中庖丁解牛、痀偻承蚩等寓言中对动物细致入微的描摹,更可见庄子学识之广博。

除了马牛羊等大家畜,《庄子》中关于养虎的描述也颇值得注意。养虎之人不敢用活物或完整动物尸体喂食,唯恐激起虎的残虐之心,而是时刻留意虎的饥饱,洞悉其喜怒。这表明,即便是凶猛的老虎,也能因人的顺意而喜爱人类。

为捕鼠而养猫的探源

从功能角度看,古代的犬主要用于和看家。那么,猫在当时又是如何被看待的呢?

据《礼记》记载,猫因吃田鼠而被迎为祭祀对象,说明当时猫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捕鼠。虽然没有家猫的存在,但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驯养豹猫等野生猫科动物来捕鼠。

《韩非子》等文献中也多次提及了鸡司夜、狸执鼠等动物各自的功能,透露出当时人们对于利用动物特性的探索。

《淮南子》中更是明确指出,“鼠之遇狸,必无馀命”,即老鼠遇到猫便难逃一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于猫捕鼠能力的认可和利用。

猫的其他可能用途

除了捕鼠之外,从文献记录来看,古人还有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养猫。比如,古人可能利用猫的身体部位,穿其皮毛,食其肉。这在《诗经》、《尚书》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这种做法在现代猫粉看来或许难以接受。

古代贵族也可能将猫作为宠物来养育。《庄子》中提到的鸟的例子就展示了古人对于宠物的喜好和养育方式的理解。《庄子》作者庄子,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他是否真正养过猫,或者他对于养猫的态度如何,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总结

从先秦到汉,人们对猫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多个阶段。无论是为了实用目的还是出于喜爱,猫在古代社会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体到每个人、每个时期、每个地域,人们对猫的态度和养育方式都可能有所不同。这一古老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之谜,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