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三次回家说尽人性


苏秦,乃战国时期鬼谷子门下之高才生。他以合纵之策,巧妙地联合六国共同抗秦,致使秦国十五年难以越过函谷关。这一壮举,令他名扬四海,身佩六国相印。

起初,苏秦初入江湖,如我们初入职场一般,屡屡碰壁。他游说六国国君,却无人重用。在外历经磨难后,他返回家中。此时的他,妻子在织布而不与他交谈,亦不为他准备饭菜,父母亦沉默不语。

面对此情此景,苏秦不禁感慨道:“妻子不再视我为夫君,不再视我为亲人,父母不再与我交谈,皆是苏秦之过。”随后,他忆起师傅赠予的《太公阴符经》,便在家中翻箱倒柜寻找此书。从此,他开始潜心研读此书,一年间足不出户。

每当他读得昏昏欲睡时,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醒。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锥刺股”故事。一年后,苏秦再次游说六国国君,这一次他成功地说服了他们联合抗秦。他的名声因此再次大振,回家时家人对他毕恭毕敬。

尽管苏秦身份尊贵,但他并未因此对家人冷淡无情。无论他是否名满天下,他都始终尊重他们。从苏秦对待家人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胸怀宽大和人格魅力。

在《孟子》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事业或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反思自己,而不是指责他人。这正是苏秦所展现出的格局与胸怀的体现。

个人事业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能否容纳他人。苏秦通过研究《太公阴符》,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与能力,最终成为六国宰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写作已经成为了一项人人皆可的技能。想要写出优秀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书。通过读书增加知识储备,提升思维逻辑能力,持续输出优秀文章,通过投稿赚取稿费。

就如王阳明所说:“不立志,天下无可成之事。”苏秦在落魄之时仍怀有远大志向,这也正是他能够发奋学习、最终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困难如何发生,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怎样的心态。

《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而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容易选择放弃。我们可以从苏秦的故事中看到志向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