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会无意识撒娇怎么回事


在婚姻生活中,许多女性不自觉地运用了抱怨与撒娇这两种方式来影响对方的行为。那么,这两种方式背后的心理学意义是什么呢?它们是否能够达成女性想要的效果呢?

先谈谈抱怨的内涵。抱怨中的女性仿佛陷入了一种怨妇的形态,常常觉得丈夫这儿不好,那儿也不行,连孩子、婆婆、同事等也常无法满足她的期望。这样的态度让她们身上难以显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抱怨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女性似乎在退回到婴儿期,自我意识范围逐渐缩小,放弃了智力的运用,使得言语变得如同“”般机械。这种抱怨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往往让人不愿倾听。更重要的是,抱怨在无声中向对方传达了一个信息:你无法满足,也不愿满足我的需求。这种双重否定不仅否定了对方的能力,也质疑了对方的意愿。这便是抱怨为何难以解决关系问题的原因所在。从深层次的心理角度看,抱怨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使抱怨者能持续地处在一种不满的状态中。这种状态类似于婴儿对母乳的依赖,抱怨者仿佛是一个需要他人哺育的婴儿,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把责任推给他人,呈现出人格不成熟的状态。

那么,撒娇又是如何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呢?与抱怨不同,撒娇的女性似乎也回到了婴儿期,但这种回归的本质却有所不同。撒娇时,女性的意识范围得到了扩展,能够精准激发男性保护弱者的英雄愿望。这种表达方式同样具有催眠般的暗示力:你能够,也愿意满足我。显然,很少有人能够抵挡这样的魅力。撒娇时的女性不会产生求人后的羞耻感,因此也不会将这种羞耻感投射给对方,使得对方在乐呵呵中被控制。会撒娇的女性往往被认为“命好”,因为这既满足了男性的强者心理需求,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保护欲。学会适时适地的撒娇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是抱怨还是撒娇,都是女性在婚姻生活中试图影响对方的行为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效果和意义却大相径庭。抱怨可能使关系更加紧张,而撒娇则可能带来更多的和谐与幸福。女性在婚姻中应审慎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