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和退步是反义词吗
革新之路——再议现代化与双年展的新面貌
“进步”一词,曾是描绘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词,象征着摆脱“落后”与警惕“倒退”,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当今时代,单纯以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去理解全球化的动态已显得有些过时。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但、环境与问题依旧在全球范围内凸显,这些都是进步的“副产品”。
早在20世纪末,哲学家狄奥多·阿多诺就已指出“进步”理念在西方社会的困境。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近期,第12届上海双年展“禹步”拉开帷幕,成为了一个讨论“进步”话题的窗口。
“进步”已非新鲜话题,它被反复质疑,其本身已难以提供明确的答案。本届上海双年展以“禹步”为主题,透过艺术作品,试图重新探索答案。“禹步”源于古代神话,象征着一种前进与后退并存的步伐。这与诗人E.E.卡明斯所创造的“Proregress”一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卡明斯以幽默的方式批判了西方启蒙叙事中的进步,并暗示了世界发展中的矛盾与焦虑。
作为主策展人的夸特莫克·梅迪纳发现了这一跨越时代的词语游戏,用以描述我们的当代状态。自1996年起,上海双年展作为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展览,已有22年历史。此次,策展团队不仅尝试使用传统的“词汇”来把握当下脉搏,更注重艺术作品所提供的丰富脉络。
本届双年展的一大亮点是引入拉丁美洲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野冲击。来自26个的67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艺术家占一定比例。这是上海双年展首次大规模展出拉美作品。策展团队由来自不同的专家组成,包括历史学家、评论家以及本地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城市项目”也在上海的公共空间接力展开。
人对拉美艺术的当代性了解尚浅。如何将不同区域的经验与城市生活相连接,是一次有趣的尝试。正如策展前言所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见证者,它们反映了进步与衰退并存的复杂时代,同时也展示了世界各地艺术家通过审美形式和文化角色所做的努力。
作品概览
西班牙艺术家费尔南多·桑切斯·卡斯蒂略为本次展览创作了互动式装置作品《摆荡》。该作品以摇摆不定的秋千为象征,展现了当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矛盾和人们难以安放的情感。
克里斯蒂娜·卢卡斯的《顺时针》则是一个由360个时钟组成的沉浸式机械装置空间。这一作品巧妙地揭示了工业对时间的剥离和对时间的人为塑造。
墨西哥建筑师弗里达·埃斯科维多负责本次展览的空间设计与规划。她以“走廊”与“后台”的理念为不同艺术作品构建了独特的叙事空间,丰富了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的体验。
展览现场观察
第12届上海双年展的《上海日食》演出现场令人印象深刻。通过现场的演绎与展示,观众得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艺术与现实的交融。此次上海双年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更是对现代化进程与全球问题的一次深入探讨。
本届上海双年展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探讨了“进步”与当代社会的复杂关系,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与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