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是几年级
许多人都了解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却鲜少知晓他其实诞生于金国。
当时正值靖康之变,宋室向南迁移,辛弃疾的祖父因家族繁杂未能随行南渡。虽然他最终选择了仕于金朝,但其心中从未忘记对宋的忠诚与家国之志,始终期望有机会与金决一死战。
辛弃疾自幼耳濡目染,在祖父的下成长,时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他亲眼目睹了金人下中原百姓所受的屈辱,自小便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壮志。
当金军大举南侵,意图灭掉南宋时,年仅21岁的辛弃疾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军中,勇猛杀敌,令朝野。23岁时,他终于得偿所愿,踏入南宋。
初入的辛弃疾,曾遭遇帝王锐气蓬勃的北伐主张。一次大败后的议和却令一切功亏一篑,朝中主和派逐渐占据上风。此后,他所有关于抗金的建议与战略,均如石沉大海。
因刚直,执着于北伐的他得了太多偏安的。加之他出生金国的身份,令他在中举步维艰,时常赋闲在家。胸中郁结难解,唯有诗词能抒发心情。于是他提笔蘸墨,以诗抒怀。
《鹧鸪天·寻菊无有戏作》正是他在晚年隐居乡野时所作。虽然历经人生坎坷、遭人,他却始终豁达乐观,游山玩水以排遣苦闷。一日秋日重阳,辛弃疾外出赏菊却未能寻得菊花,于是借机作词,畅快抒怀。
上片中他痛斥污浊之气,寄情于山水之间。“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他早已厌倦了上的污浊风气和蝇营狗苟的之徒。唯有酒香能让他暂时忘却世间的腐朽与昏暗。
下片则描述了他与友人寻菊的情景,“呼老伴,共秋光。”虽然未找到菊花,但他却将品行高洁的菊花视作自我写照。他如菊花般避开污浊的世俗尘埃,归隐田园静待一场霜寒洗去朝堂的污浊。
品行高洁的菊花和辛弃疾一样不愿、谄媚逢迎。他们如菊花般避开世俗的纷扰静待时机再报效家国大展宏图纵使这般等待注定漫长但依然心怀热忱矢志不移直到生命终结!
人生的道路上能如愿以偿的人总是寥寥无几但那些心智坚韧的人却能在沧桑的大道中走出一条繁花似锦的路来。辛弃疾的一生便是如此他以诗词抒感以行动表达忠心成为了后世传颂不朽的英雄与词人。
本文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以确保版权得到妥善保护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