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1500字


断舍离的生活艺术

图片摄影/许欣忠

初次接触“断舍离”这一概念,源于山东临邑的金融工作者山下英子在其作品中提及。虽然它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哲学,但在国内却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断舍离,意味着摆脱繁杂,舍弃不必要的物品,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断,即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舍,舍弃多余的杂物;离,脱离对物品的过度执着。

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管理,更在思维和情感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心的秩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期望,当这些期望未能得到满足时,人们会产生各种情绪。而当内心秩序被打破时,我们应如何应对?

内心的秩序源于对目标的追求程度。按照内心的要求,便能获得强烈的秩序感。在忙碌和慌乱中,人们更加渴望保持内心的秩序,以此平复焦虑,消除杂念,使自己安定下来。很多时候,情绪失控或内心失衡都是从一些小的失序开始的。

断舍离的过程,是理解自己和整理内心的过程,也是让人生更加舒适的行为。对于那些不需要的物品,应该勇敢放手,无论它们多么贵重或稀缺。断舍离的重点不在于物品本身,而在于我们自己。我们关注的不是能否使用,而是是否需要;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改变,而非心灵驱动行动。

断舍离蕴轻生活的人生哲理。经过断舍离后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这并不是一种竞争,而是需要自己独立思做出的选择,从而构建内心的秩序。一个内心坚定的人,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影响。

在判断物品是否应该留下时,我们不应过多考虑其用途,而应回想它的使用频率。对于那些真正无用的物品,我们无需过多留恋和情感投入,这样我们的身心都会感到轻松。

心理学家帕格森曾说:“大脑不仅帮助我们记忆,也帮助我们忘记。”大脑的容量有限,若装满了琐碎的事情,人便会感到疲惫。正如西点军校的入学典礼所告诫的那样,忘记过去的光辉,重新开始人生旅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大量的物质财富或繁琐的文件报表,它们不过静静地躺在柜里。真正重要的是那些经历和回忆,它们如云烟般在时光中流逝。

当记忆成为负担时,学会遗忘也是一种洒脱。许欣忠作为山东临邑的金融工作者和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通过《银海泛舟》这一金融文集记录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都需要学会断舍离的艺术,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和美好。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银海泛舟》为作者许欣忠所著。)

壹点号 提醒:若您有新闻线索或意见反馈,可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与我们取得联系!让我们一同为您的新闻故事搭建起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