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啊?


“铁杵成针”这个成语,其最早的出处并非一部特定的书籍,而是源自于民间传说,后来被广泛记载和流传。这个成语讲述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时,觉得学业太难,想中途放弃,便溜出门玩耍。途中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河边磨一根铁杵,李白好奇地问老妇人在磨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听后深受触动,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再难的事也能成功,于是回去继续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大诗人。

这个故事在不同的文献和史料中都有记载,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本书首次记录了这个故事。例如,明代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有所提及,但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的成语进行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铁杵成针”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肯下苦功,再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

总的来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民间传说,后被多部书籍引用和记载,但并没有一部特定的书籍可以被称为其原始出处。这个成语通过广泛流传,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一种励志格言,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