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是怎么来的?简单说给你听!
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是一个旨在推广阅读、出版和文化交流的国际性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28次大会,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这个日期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4月23日被认为是许多文学巨匠的忌日,包括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以及冰岛诗人埃米尔·雅各布斯逊等。因此,选择这一天作为读书日,不仅是对这些文学大师的纪念,也是为了提醒人们阅读的重要性。
读书日的设立,旨在鼓励全球人民,特别是年轻人,培养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素养。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图书展览、作家见面会、读书分享会等,读书日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书籍的兴趣,促进文化交流,保护知识产权,并提高人们对版权的认识。
自1996年起,每年的4月23日,世界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些活动不仅限于学校和教育机构,还包括图书馆、书店、文化中心等公共场所。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图书和版权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总之,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设立,是为了推广阅读文化,提高人们的阅读素养,保护知识产权,并促进文化交流。它提醒我们,在数字化时代,书籍仍然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载体,阅读仍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