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言道:“事物多面,人亦如此。”每个人都不只是单一的一面,而是拥有多重性格和身份。例如,一个人在外人眼中可能是严酷的,但回家后却可能是一位温柔体贴的丈夫和父亲。

做人,实则是一项复杂而微妙的艺术。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多面形象,还要应对形形的人和事。人们常感叹:“做人难,人难做”,这恰恰揭示了其中的艰难与复杂。

历史人物杜月笙

尽管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苦与挑战,但我们仍需努力做好人。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该如何做人呢?在民国时期的旧上海,有一位名叫杜月笙的人物,他从一名普通的水果店学徒,逐渐攀升为上海滩最有影响力的大佬。

虽然现今看来,的身份并不光彩,但在当时,杜月笙的处世之道却广为流传。甚至有人评价他,是将做人哲学发挥到极致的智者。

关于做人,杜月笙曾提出“人生三面”的观念。那么,这三面分别是什么呢?那就是体面、场面和情面。

关于体面,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可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尊严。比如,我们说某人的行为有失体面,意味着他的行为与他的身份不符。在公众场合出糗被视为不体面,这里的体面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光荣和骄傲。用更传统的说法,体面即我们常说的“面子”。

每个有自尊的人,都希望活得体面。尽管杜月笙本质上是流氓出身,但他总是以斯文儒雅的形象示人。这不仅是外在形象的体面,他更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他喜欢别人称他为“杜先生”,这种从内到外的“体面感”,正是杜月笙所珍视的“尊严”。

杜月笙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维护自己的体面,更在与人交往中照顾他人的体面。这就是他能够获得他人尊重的原因。因为不仅是我们自己想保持体面,别人也希望过得体面。做人既要保持自己的体面,更要维护他人的体面。

虽然杜月笙是青帮的,但他的朋友中不少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如章太炎、宋子文等。这些朋友既有要员也有文化名人。杜月笙与他们结交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和“洗白”自己的生意,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撑起自己的“场面”。

场面有时是一个人身份和能力的象征。有了场面的支撑,办事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因为场面实际上是借势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实力不足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摆场面,那便是得不偿失。

俗话说:“千金易得,人情难还。”杜月笙深知这个道理。他把“情面”当作最大的投资。即使得了中不少人,但由于他做事总是给人留情面,才能让他在险境中一路走来。

比如远在重庆的实业家刘航琛与杜月笙素不相识,但当刘航琛在上海遇到困难时,杜月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最终在刘航琛落难时,也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钱财可以用完,但交情却长久不衰。再有钱也买不来一个情面,因为情面不仅仅是小的恩惠,更是有情有义、眼界和格局的体现。

人生的三面:体面、场面和情面。做人要保住体面、撑起场面并留下情面。这正是杜月笙做人的智慧。你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