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字开头的4字成语


中医观点详述:

一、疼

疼这种不适感,常常与“寒”有关。从汉字结构来看,疼的外围是病字旁,内部是一个冬字。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寒冷的冬天和刺骨的寒风。在《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了寒气过重可能导致骨头疼痛和肌绷。避免受寒并运用热疗来缓解因寒冷引起的不适,是处理疼的有效方法。外伤、冻伤、风寒感冒等与寒冷相关的疾病,常常会引起疼的病症。

二、痛

痛的感觉,从字形上看,是由于“甬道”被堵引起的。“甬道”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管道。当这些管道受到阻塞时,就会产生痛感。比如,许多女性都有痛经的问题,这大多是由于寒凉导致经络堵塞,下行不畅。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解决痛的关键在于疏通经络。

三、痒

在中医里,“痒”实际上是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的一种临界状态。当气血在通达伤口时,若受到阻碍,便会产生痒的感觉。其实,这是的阳气在体内的湿气。在过程中,由于经络不够畅通,会产生痒的感觉。对于皮肤痒的问题,仅仅使用激素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对造成伤害。而刮痧等方法,可以让深层的寒湿出来,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四、酸

酸的感觉与肾虚和代谢缓慢有关。在中,腰为肾之府,因此腰酸大多与肾虚有关。运动后腿部的酸感,也是由于身体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所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因此酸的问题还是与肾虚有关。解决酸的方法,主要是加强肾脏的功能,如热敷、和食用强肾的食物等。

五、胀

胀感主要是指肌肉不正常的扩大,与肿基本同义。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外伤引起的发炎或气血不畅等。解决胀的方法也是疏通经络,消除淤堵。

六、麻

麻是一种病态感觉。从字形上看,“麻”是病字旁加一个林字。当我们的肢体被长时间后,会导致气血供应不足,从而产生麻的感觉。这可能与肝血不正常汇聚有关。解决麻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解除不正常的压力。

七、疲

疲感主要与肺有关。肺在中医中负责疏布血,是相傅之官。疲感多从外在表现出来,如等。

八、乏

乏感主要是指缺少气血。与疲不同,乏多为身体内在的感觉。解决乏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通常比处理其他症状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