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的感悟体会50字


春节期间,农村洋溢着热闹与忙碌的氛围。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分享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同时讨论着关于车房的重要话题。人们谈论着何处购房、房价走势以及首付等问题,或是探讨汽车的价格与选择。

大家也关注着农村的变化。近年来,推出了众多利好,旨在打造现代化的新农村。厕所改造、道路硬化以及危房改造等举措的开展,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并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

关于“合村并镇”的问题,农民们的意见不一。有些人已经在城市购房定居,每年在乡村的居住时间有限,他们倾向于维持现状,不希望再进行大的变动。而对于留在农村的农民来说,他们虽然享受着土地带来的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包括养鸡养猪、种植庄稼等,但他们也不愿搬迁,因为土地和庭院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价问题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2020年粮价全面上涨,从购买的米面价格可以看出,稻谷和小麦价格确实有所攀升。尽管粮价上涨,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却并未显著提高。

从村民们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农民种粮心态的变迁。过去,农民视土地为子,种植庄稼是天经地义之事。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地荒废的情况逐渐增多,许多农民选择放弃种植庄稼,而是选择外出打工。在他们看来,种植庄稼的收益有限,远不如打工收入可观。

许多农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或者直接在农田里种植树苗以避免土地被回收。即使有人还在坚持种植庄稼,他们对农田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生疏。在机械化管理的今天,农民对庄稼地的操作变得不再熟悉,全程依赖机械化来减少农忙时间。

正是机械化的普及,使得农村人在外打工时,对农田的管理变得松散。他们只在必要时回家几天,平时很少过问农田的情况。这导致粮食产量和质量下降,亩利润自然不高,但农民对此并不在意,只要不亏本就行。

过去,种粮是主业,打工是副业。但现在情况发生了逆转。自新世纪之初至今,大量农外出务工,如今外出打工的农数量高达3亿。他们在工地上日薪普遍较高,自然不愿意继续种粮。

农村虽然年轻人减少,但仍有一些年轻家庭在农村生活。这些年轻人的土地通常由父母代为种植,他们只负责外出打工。这样下去,我担心他们可能会逐渐失去种地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