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优缺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知》授课方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授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之前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将开始更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这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四、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六、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正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学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 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橡皮泥、小棒、电脑课件等。

八、教学方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利用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商场一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进而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等实物,通过观察、讨论、制作等方式,让学生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和棱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通过设计各种练习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习题设计时,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

通过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报告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填写。在填写报告中理解知识和反省自已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再通过电脑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五)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本课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成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