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有感


谈及儒家文化,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它所蕴含的道德哲学,并深知其对于道德实践的重视。儒家所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不仅仅是技艺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实践。即使在严重,儒学日渐衰微的东汉末年,那些拥有深厚家学的士族依旧坚守着儒学的研习与实践。

读《世说新语》中所述“德行”篇,提及太丘长陈寔拜访荀淑的情景。陈寔令长子驾车,幼子随行执杖;荀淑则让三子负责迎宾,六子负责斟酒,其余子嗣则负责上菜。这正体现了古代儒家对于“勤于洒扫、善于应对、明辨进退”的重视。这些教育在古代蒙学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无论是洒水扫地,还是应对宾客,都离不开礼仪与规矩的讲究。故此,儒家强调孩子们应不断研习、操练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礼仪,从而真正领悟到礼仪的本质,进而培养出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而在进一步研读四书五经、学习历史的儒家的“六艺”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我们的先人将德行教育置于首位,将其融入日常的待人接物之中,这便是真正的“全面教育”。相较之下,现今的“应试教育”往往使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当孩子的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时,他们便无需承担家务、劳动及家庭责任。这种教育理念显得极为病态,它不仅造就了考试的机器和分数的,同时也导致了孩子人格的缺陷。

写于这个充满思考与反思的2022年7月4日,我深感教育之重要,更应注重德行与知识的并重,以期培养出具责任感与担当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