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未必有益的辩论词


作者:陈晨曦

不知何时起,我多次为“阅读”这一主题撰写了随笔。尽管深知“强人所难”在读书一事上尤为不妥,但我还是忍不住再次提出一些想法。与以往不同,这次我不再苦口婆心地劝说,也不再执着地别人阅读。我只想来谈谈“阅读的姿态”。

为何那么多人似乎对阅读不感兴趣呢?在我看来,或许是对于阅读的过度崇高化与期望过高所致。在我国文化中,对阅读的重视似乎到达了一个过度的高度。犹记孩提时代家中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其深刻程度可见一斑。那时,家中的镇纸石上刻有“读书至乐”四字,虽已不知其去向,但那意义我至今仍铭记于心。在过去的时代,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现今社会诱惑繁多,从手机微信到电脑游戏,很多娱乐方式早已将“读书之乐”远远抛在身后。

对于我而言,纸质书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之乐。电子阅读在我看来,更像是数字化时代的快消品,缺少了纸质书带来的那份独特体验。古人云“读书人不同凡响”,但现今社会似乎过于将读书人神化,使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阶层。我认为阅读应当是平凡的,如同日常的饮食起居一般自然。无需过分追求功利,不必深信“书中自有黄金屋”或“开卷有益”之类的说法。

我主张“我的阅读我做主”。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名家推荐的书籍,仿佛不跟随这些推荐,就难以提升自己。对于这种趋势,我反而持一种逆反态度。有时候,不做广告的书才是真正值得一读的。就如西方谚语所说,那些嗓门最大的商人往往是最急于推销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和兴趣所在。我本人对于科幻、武侠、励志、言情类的书籍并不感兴趣。相反,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引发深思的作品。在阅读的世界里,是否也存在着“盲目跟风”的读者呢?恐怕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从“十大好书”到“畅销书排行榜”,这些标签化的词汇无疑助长了跟风阅读的风气。

我对“强制阅读”的担忧在于,有时候读者可能因此读到并不适合自己的作品和书籍。真正爱读书的人内心都渴望暂离尘世的喧嚣,进入书的海洋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遨游于字里行间,感受文字带来的喜怒哀乐。

阅读应该是我们生活中最自由的事情之一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享受着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我不会强求你去阅读某本书,但我希望你能享受这种自由和阅读的乐趣。(陈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