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员加油稿简短20字
在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所推出的“九星计划”中,上海马拉松赛事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为全球马拉松界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六星奖牌后需向九星奖牌迈进的目标被官方确认,未来的三年里,七大满贯赛事以及两站大满贯候选赛事无疑将在马拉松舞台上持续引领话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上海马拉松赛事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在这场马拉松赛事中,支持它的力量来自各方,其中裁判员和志愿者的长期支持显得尤为珍贵。
感知你们,心安如初
当上海马拉松赛事在本周日再次拉开序幕时,近三百名裁判员和近四千八百名志愿者们成为了赛道内外的坚实后盾。
此次赛事中,“小马达”的数量比上一届有所增加,他们主要由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组成,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志愿者来自东浩兰生集团。
虽然历届上海马拉松的志愿者大多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被人们戏称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在这年复一年的接力中,也有一些志愿者将短暂的志愿服务变成了长期的“马拉松”。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葛俊豪同学,他已从一名初入赛事的“菜鸟”志愿者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万事通”。
“我期待着与上海马拉松一起长久地走下去。希望它早日成为大满贯赛事,我一定要在现场见证这一时刻。”葛俊豪表示。与此已经身为上海交通大学思政教师的李沐霏也分享了她的志愿服务经历。她表示:“这是我作为‘小马达’的第六年。随着角色的转变,我现在在比赛期间参与的方面更多了。”
当这些充满活力的“小马达”们以朝气蓬勃的姿态为选手们加油时,上海马拉松的裁判员团队则以严谨的态度守护着赛事的进行和品质的保证。从赛前准备到检录工作、发令流程至补给点布置,每一环节都需要他们以专业为尺,精准调度。
为何上海马拉松能成为首个获得世界田联白金标认证的马拉松赛?又何以成为全球“唯二”、国内唯一的大满贯候选赛事?看着这些“上马人”专业的服务、忙碌的身影和诚挚的笑容,你心中是否已有答案?
科技助力更高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上海马拉松在服务参赛者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年,上马电子地图的上线使得志愿服务更加高效。在比赛日里,志愿者们可以通过电子地图与参赛者进行人机配合,为参赛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在成为大满贯候选赛事后,上海马拉松启动了多项优化工作,其中之一便是推出赛事电子地图。这一举措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便捷的电子化服务,同时也减轻了志愿者的负担。志愿者就曾使用过早期的版本,并对新推出的电子地图寄予厚望:“听说今年推出了电子地图,我觉得它能帮我很大的忙。”
上马电子地图包含了赛事线路图、起(终)点区域图、实时位置导航等功能。在1.0版本中,界面可进行中英文切换。但具体的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等待比赛日的到来进行检验。期待这版电子地图在比赛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