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中人老办法待遇计算公式
进入2024年秋季,我国事业单位的十年过渡期正式结束。自此,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全面按照新的待遇标准进行计算。在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由于养老金制度的逐步过渡,前后几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过渡期结束后,退休金是否会进行重新核算,进一步缩小这一差距呢?
在过去的过渡期内,对于中人的养老金计算采取了新旧两种办法进行比较的模式。如果老办法计算出的退休待遇高于新办法,则按照老办法发放;反之,如果新办法的退休待遇更高,那么将在老办法的基础上,额外加发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老办法退休待遇的计算结果对中人的养老金影响尤为显著。
具体来说,老办法退休待遇的计算公式是基于一个假设,即假设该人员在2014年9月已经退休,并根据此后的养老金调整情况来估算其应享有的待遇水平。这样的做法旨在确保后中人的养老金不会降低。过渡期结束后,这种保障措施将不再存在,毕竟已经经过了十个年头的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新办法退休待遇高于老办法的情况在现实中颇为常见。这主要归因于新办法退休待遇的计算公式,其中包含了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又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实施后,产生的养老待遇主要包括这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计算是基于社保缴费进行的,而社保缴费的高低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退休年龄等。这些因素都是客观且无争议的。对于中人来说,视同缴费年限所产生的视同缴费养老金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包括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是根据退休时的职务级别和岗位薪级来推算的,这在2014年的社平工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考虑。如果社平工资的变化未被充分考虑,尤其是社平工资涨幅较快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视同缴费指数不变而计算结果迅速增高的情况。对视同缴费指数进行修订,采取不同年度退休对应视同缴费指数表单独确定的方法,可以有效缩小不同年度之间退休的养老金水平差距。
对于已经退休的中人来说,如果其养老金还未完全理顺,那么通过完善制度确实有可能进一步缩小水平差距。但若经过现有制度核算后确定的结果,实际上已无更改的余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社平工资增速可能不会太高,这也就意味着视同缴费指数的修订概率会减小。
至于退休后的养老金调整,我国采取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每年进行一次。其中,与养老金水平高低挂钩的部分仅占总体调整水平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其他的调整都属于基本公平的范畴。通过不断的养老金调整,虽然养老金的绝对额差距可能会增大,但养老金的水平差距是逐渐减小的,特别是对于养老金较低的人群,其增速会更高一些。这目前是我们主要采用的缩小差距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