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中人老办法待遇计算公式详解,轻松看懂,让你不再迷茫!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过渡期“中人”的退休待遇是如何计算的,力求让你轻松看懂,不再迷茫。
首先要明确,“中人”指的是在国办发〔2008〕54号文件实施时(即2014年10月1日)已经参加工作,但尚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他们的养老金计算方式与“新人”(2014年10月1日及之后参加工作)和“老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有所不同,核心在于存在一个“过渡性养老金”部分。
“中人”的基本退休养老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 基础养老金:这部分与“新人”和“老人”的计算方式相同。它主要体现社会共济,计算公式通常是:`(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这里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反映了个人缴费的“强度”。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这部分也与“新人”的计算方式一致。公式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60岁为139个月)`。它体现了个人缴费的积累。
3. 过渡性养老金:这是“中人”特有的部分,是为了补偿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2014年10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所积累的“视同缴费年限”权益。计算公式通常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这里的“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虽然实际没有缴费,但按国家规定承认的缴费年限。“过渡系数”是一个逐年递增的百分比,从改革初期的0.4%开始,每年增加0.1%,直到达到1%(具体增长速度和停止增长时间可能因地区政策略有差异)。
总结来说,“中人”的退休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新人”规则计算,而过渡性养老金则是对改革前视同缴费年限的一种特殊补偿。
理解了这三大组成部分及其计算逻辑,特别是过渡性养老金的由来,就能比较好地把握“中人”退休待遇的计算核心了。希望这个详解能让你不再感到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