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是西皮还是二黄
马秀峰
一晃秋意浓,老孟来电告知,秋露已经把山上的枫林和白桦林染成了红布般艳丽,正是来插箭岭的佳时。否则,秋风一吹,叶子就要凋零了。
老孟是我20多年前的同事,虽然多年未见,但时常在微信上交流。他退休后开了一家民宿,生意很是红火。记忆中,老孟为人实诚,而且喜爱唱戏。他的单位在涞源县城,但他家却住在远离城市的插箭岭。每天来回奔波不超过20里路,骑上摩托车一油门的事。
那年秋天,老孟约我一起去插箭岭摘野生猕猴桃。他背着筐子,我拄着长木棍,一同上山。猕猴桃生长在深山的桦树林里,找到它们并不容易。老孟带着我翻山越岭,走了大约20多里路,终于在一处断崖下找到了几株挂满猕猴桃的老藤。在返回的路上,突然传来了火铳声,老孟警觉地反应过来,说肯定有人在猎野狍子。他决定去看看,过了两三个小时,他笑着回来,说是外村的人在猎,但已经被我劝走了。原本我们今天有可能在林子里看到野狍子,但可能被火铳声吓到了白石山那边去了。
老孟提到的白石山位于插箭岭南麓,是八百里太行北端的龙头。太行山与东来的恒山在冀西北的涞源交错,形成了千峰万仞的壮观景象。这里有三顶、六台、八十一峰的大理岩峰林奇观,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红桦林和落叶松林,是太行山赠予涞源的独特景色。
我们曾从日出进山到月圆才下山,满载着一筐猕猴桃心满意足地离开。那个夜晚,月亮从东边山脊的长城上升起,月光如仙女的双手般洒落在寂静的山林、小路上和我们脚下的碎石上。老孟兴致大发,把明亮的月夜当作戏台,唱起了《智取威虎山》中参谋长的一段二黄慢板。
时光荏苒,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接到了他的电话后便约上了一位喜欢摄影的朋友驱车两个半小时前往插箭岭。
老孟依旧如初见时那般敦实和憨厚。唯一改变的是他身后的房子从3间瓦屋变成了上下20间客房的明亮楼房,显示着他民宿生意的火爆。我的朋友早已端着相机跑去山上拍照了。老孟告诉我,长城附近的十瀑峡现在至少有十几只大小不一的野狍子出没,这还不算那些没见到的。他的妻子告诉我,山上的山鸡有几十种之多。我好奇地询问现在是否还有人进山猎野狍子?老孟笑着说现在连獾和狍子都无人再猎了。他说:“林子养起来了,动物有了栖身之地。”前几天村里的人上山时还看到了一只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在长城上悠闲地散步呢。
正聊着天时两位提前预约好民宿的游客到来需要核对信息办理入住手续。我让老孟先忙并决定去村里转转。老孟说:“那好中午让你给你炖只家养的柴鸡咱哥俩好好喝几杯。”
插箭岭村不只有老孟家一家民宿沿着山根一家又一家明窗净几的跨院楼房排布着有新铺的国道贯穿其中与村庄的山水秋景和谐相融石子铺就的老街依山就势通向老村坚守着古村的原始风貌显得古朴而清幽光阴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700年的历史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讲述着这里的故事。
插箭岭原名搭箭岭据传因抗辽名将杨六郎在此一箭射穿飞狐峪定宋辽之边界而得名如今仍保留着当年的历史痕迹中门由大石条砌成古色古香的石板路光可鉴人村里的戏台更是见证了这里的历史与文化据老孟说这里自古就有唱戏的传统守长城的驻军最多时达到3000人称其为“堡城重兵”他们闲暇时说书唱戏调剂生活如今仍有外地剧团来此情景再现“杨六郎”的故事老孟也常跟着哼几句。
我刚走到城根我的朋友就兴高采烈地从长城上下来了他满面笑容地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