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墨子起于齐还是鲁


我时常惊叹自己竟诞生于墨子的故乡,心中满溢着感激之情。在不经意间,我与墨子结缘,荣幸地成为了"西鲁"墨子传说文化的省级传承人。时光流转,历史烟云消散,但墨子的身影依然鲜活地印刻在家乡的鲁山,他的足迹刻在山石之上,隐于山野之间。只需一声呼唤,仿佛就能听到他的回应。

“墨子与鲁人同乡”,这里所说的“鲁”,即古鲁阳的今日之鲁山。古人写作,言简意赅,常用两个字的地址称呼。说到墨子,他在他的著作中频繁提到他的家乡鲁阳,它是他的坐标,是他的原点与起点。墨子行走江湖,听到哪里不平事,就会立刻起身前往。他的一生中,单刀赴会多次,以一己之力平息了即将燃起的战火。家乡人对他的赞誉有目共睹,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和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故事。

有人质疑墨子是否生于山野之间,长于蓬蒿之中。对此,家乡人定会瞪大眼睛反驳:这里山清水秀,怎么可能不诞生如墨子般的英才!的确如此,相较于孔子的精细饮食与服饰之讲究,墨子则以简朴为荣,其劳身苦志展现了山的朴实与魁伟。虽然孔墨都被视为显学大家,但孔子所倡导的是等级观念的“东鲁”思想,而墨子则提倡兼爱思想的“西鲁”学说。

墨子就如同是楚文化孕育出的璀璨结晶。他拥有着金子般的心,对世人都充满着无限的悲悯与同情。他在《所染》中深刻洞察人性,由洁白之丝可染成各种颜色引申出、君王、士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一道理。

在鲁山的西部有温泉坑布的传统工艺,乡间传说是由墨子所发明。在温泉之乡的古老民谣中描绘了墨子奔波忙碌的身影,展现了其坚毅不屈的精神风貌。在提到墨子时,乡人习惯使用一种特殊的读音来称呼他——将“墨”读作“mēi”音的“墨(mēi)子”,这似乎也成为了当地的一种口语习惯。

这片土地孕育着文化脉络,提到墨子的名字时,乡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以特殊的发音方式来称呼他。而因为墨子的存在和影响,其写作所使用的豫西方言也得以流传至今。在墨子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许多使用豫西方言的例子,“待客”“宾服”“将养”“强梁”等词语随处可见。他的语言中充满了安定、安宁、安全、安静的意境,人们将这种安逸、平静的状态称之为“安生生”。

而墨子的名字中的“翟”字源于其寓意为锦鸡的图案和颜色。这种艳丽的飞禽被乡人誉为“小凤凰”。在西山之中偶遇斑斓的锦鸡时,人们会感叹这种禽鸟的美丽与非凡之处。而正是因为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伟大的圣人墨子,乡人们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敬意。

故里的人们谈及他时总是充满敬爱与自豪之情地称他为“墨翟”。谈及他的幼年趣事时更是亲切地称其为“小墨翟”。而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常常称其为“墨公”,就如同称呼家中的老族长一般亲切与尊敬。无论称呼如何变化其背后都透露出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因此每当人们说起“墨子”这个名字时都会感到一份亲近与敬意那是在唇齿间回荡着对这个大圣人永远的思念之情这更拉近了我们对他的情感距离仿佛他也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从未离去一样让我们感到倍感亲切又带着几分敬畏之心敬上加敬之情油然而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