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肩胛怎么矫正


肩胛骨,乃是上肢活动的关键基石,其扁平形态让它与锁骨及肩关节共同构成肩带,为上肢的运动提供了基础。它的位置对于肩背部的形态美起着重要作用。

时下,不少人认为特定的肩胛骨形态是美的一种体现,因此努力追求和模仿。需要注意的是,肩胛骨的缘,特别是其下角过于突出,可能是一种姿势异常或运动受损的征象。

不论是静态的坐姿或站姿,还是上肢运动时的姿态,这种缘突出的现象都可能出现。那么,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改善呢?让我们一同探究。

一、肩胛骨的位置与标准

肩胛骨的朝向和活动是多样的,分析其位置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自然放松的站姿中,肩胛骨与胸廓的相对位置应遵循三个主要标准。

标准一:肩胛骨与额状面之间的理想角度为约30°。

标准二:肩胛骨上角通常位于第二胸椎的高度,而肩胛骨下角则位于第八胸椎的高度。

标准三:两侧肩胛骨内缘的距离大约在8-10厘米之间。

这些标准并非绝对,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可为我们提供参考。

当肩胛骨的位置或角度发生改变时,如角度变大、位置变高或两侧距离减少,都可能打破这些标准,这种现象在身体两侧可能出现不对称,如一高一低的肩胛骨,或单侧的肩胛翼状等。

二、肩胛翼状的出现与原因

肩胛翼状表示肩胛骨与胸廓的相对位置出现了偏离。这多数是由于肌肉张力不平衡所导致。尤其是前锯肌、菱形肌、下斜方肌和胸小肌之间的张力网络若出现失衡,便可能引起肩胛骨的异常位置。

不良的坐姿是导致这种张力网络失衡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长时间采用某种特定坐姿可能导致一侧肌肉过度紧张而另一侧肌肉松弛,进而引发肩胛翼状。

整体代偿模式和损伤也可能导致前锯肌无法正常激活,从而出现肩胛翼状。

三、如何改善肩胛翼状

激活前锯肌,以平衡“X”形张力网络。

重建肩胛骨的运动控制,特别是在运动中。

为激活前锯肌,可适当放松过度激活的肌肉。如利用泡沫轴放松胸肌和背阔肌;使用花生球或筋膜球来放松菱形肌等。

在运动中稳定肩胛骨的关键在于区分肩关节与肩胛骨的运动。通过特定的练习和抗阻运动中的动作模式训练,可以增强对肩胛骨的控制。

四、具体实践方法

为放松胸肌和背阔肌,建议使用泡沫轴或其他工具进行放松。激活前锯肌的练习可采取俯卧姿势,用手抓住弹力带进行上下运动。

在运动中稳定肩胛骨的练习中,可利用弹力带进行肩关节的后伸和屈曲过顶动作的训练。同时注意在四足支撑的姿势下进行综合训练,以提高支撑侧与非支撑侧的协调能力。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并进行持久的练习,将有助于改善肩胛翼状现象,恢复健康的肩部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