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大班对妈妈唱的歌曲
教育篇目:中班绘本阅读教学——感悟《我妈妈》
教育背景:
随着《纲要》的指引,我们深刻认识到引导幼儿关注并感受亲人的爱是至关重要的。中班阶段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同伴间的交流,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进行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选择《我妈妈》这一绘本,因其贴近孩子的真实生活,通过画面让孩子观察并理解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画面,孩子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并积累阅读经验。
2. 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感悟生活中的母爱,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
1. 物质准备:绘本《我妈妈》电子版或实物、轻音乐。
2. 心理准备:
让孩子们分享妈妈是如何爱他们的。
邀请一位妈妈参与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真实的体验环境。
与参与活动的妈妈沟通,让孩子们在活动后能够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流程:
一、导言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上一次我们聊到了很多关于你们妈妈的故事,知道了她们为我们做的许多事情。今天,老师要带你们看一本特别的绘本,这本书也充满了关于妈妈的故事。”
二、绘本展示与解读
1. 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展示绘本封面,简要介绍这本书和这位妈妈。通过画面引导孩子观察并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看绘本,感悟母爱
(1)展示绘本画面,引导孩子观察并讲述妈妈的本领,如做各种美味的蛋糕、动听的歌声、漂亮的舞蹈等。
(2)展示图片,引导孩子理解妈妈的爱。例如:把妈妈画成蝴蝶,让孩子体验坐在妈妈身上像坐在沙发上一样的温暖和舒适;把妈妈画成狮子,引导孩子理解妈妈的温柔与严厉都是爱的表现。
3. 情感表达与亲子互动
完整播放故事,引导孩子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同时引导妈妈也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们向妈妈表达他们的爱意。
三、情感深化与延伸
活动结束后,鼓励孩子们向家人表达他们的爱意。特别是那些因故未能参加活动的孩子的家长,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向他们表达爱意。老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孩子们传达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四、活动反思与总结
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重点突出活动的重难点以及孩子们的表现和收获。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