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为什么晚上出来


大家好,我是星哥,来跟大家聊聊农村的一种奇特小动物。在每年的夏至时节,有一种我们北方称之为“知了猴”、“爬叉”、“蝶拉猴”的小家伙会从土里爬出来。书面语称它们为“金蝉”,经过煎炸后,它们成为了饭桌上的一道独特美食。回想起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农村的夜晚都热闹非凡,孩子们纷纷出动捕捉这些小动物,那时的场景真是人比金蝉还多。虽然现在因为“禁野令”的实施,我们无法再捕食它们了,但它们的出土过程仍然让人好奇。

金蝉,对人类而言,或许可以算是一种害虫。每年的八、九月份,雄蝉会发出鸣叫吸引雌性,然后雌蝉将卵刺入树枝的木质层里。这样,树枝会逐渐干枯死亡,风吹雨打后,卵掉落地下,大部分会钻入土壤。它们在地下吸食树根的,经历四次蜕变,身体逐渐长大。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金蝉幼虫。大约二到三年后,它们会长成成虫,开始向地表爬去,那一刻我们称之为“知了猴”。

这些“知了猴”的出土时间基本固定在每年的六七月份。那么,它们是如何知晓这个时间的呢?原来,它们的体表能够通过感知土壤的温度来察觉外界的温度变化。在生长过程中,它们的位置会随着气变化而不断变化。冬天外界气温低时,它们会在深层的土壤生活;而夏季外界气温高时,它们则会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土壤生活。这一切的运动都依赖于它们那有力且带刺的两只前爪。

这些“知了猴”相当聪明。在必须出土的时候,它们不会在地下直接爬出地面,而是先在地下观察外界的情况。它们会等待雨水和夜晚的到来。那么,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仍然依赖于它们那两只带刺的有力前爪。它们的身体能够感受到外界的潮湿变化。在即将出土时,由于已经距离地面不到十厘米,土壤潮湿度的变化可以被它们感知到。然后,它们会悄悄用前爪在地面挖出一个,透过这个观察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即便还未到夜晚,“知了猴”已经万事俱备,只等待夜晚的到来。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黄昏时分在树根附近仔细寻找时,会发现它们提前挖出的小窟窿的原因。它们之所以选择夜晚出土是因为夜晚的天敌相对较少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同时夜晚温度低有助于它们完成最后一次蜕变因为躯壳潮湿有利于蜕变同时雨水也能帮助它们在蜕变过程中保持身体湿润

在成功出土后这些“知了猴”会立刻朝附近的高树爬去这是它们的本能高处风力大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蜕变而且它们未来的生活也都在树上度过等到黎明时分它们就会展翅飞向更高的树干度过它们一生中的最后时光。总的来说金蝉选择在晚上出土确实是因为它们需要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同时也为了顺利蜕变避免天敌的攻击这一切都离不开它们那双有力且敏锐的前爪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