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为什么没利润
桑蚕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承,历经五千年的风雨洗礼,在我地亦是绵延不绝。植桑养蚕作为一项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的“项目”,它的经济效益显著,相较于种植红薯等农产品,收入可观,吸引了许多农户投身于这一产业。当前蚕茧价格逐渐走高之际,却出现了养蚕户的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农户在积极扩大桑园规模,提升养蚕设施;同时也有一些农户却选择减少养蚕数量甚至放弃。这其中包含了哪些原因呢?这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在植桑养蚕的行业中,当地非常重视这一出口创汇、的产业,从蚕茧站站长到技术员,他们不仅业务娴熟,而且服务周到。无论是栽植桑树还是养育蚕茧,他们都会给予农户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
对于栽植桑树,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一旦确定桑树数量,蚕茧站的工作人员便会提供优质的桑树供农户选择,确保按时栽植。在栽植过程中,他们会手把手教授正确的桑树栽植方法,包括挖壕深度、施肥、浇水、株行距以及深度等注意事项,甚至有时会亲自下手和农户一起栽植。
蚕茧站上的技术人员,大多是养蚕大户,他们在养蚕过程中特别忙碌。但不论何时,只要农户需要,他们都会及时出现,解决各种养蚕难题。例如,当桑叶不足时,他们会介绍资源丰富的农户或者进行协调;当蚕宝宝生病时,他们会及时赶来诊断并寻找解决办法。他们的服务周到、一丝不苟、随叫随到、解疑释惑,深受农户们的赞誉。
养蚕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养蚕效益虽好,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养蚕数量的多少直接受到桑园面积的控制。要扩大桑园面积,需要协调地块和土质肥沃的问题,这往往需要养蚕户和地邻通过换地、承包等方式解决。但有些地邻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愿让地,这就导致了桑园面积难以扩大。
养蚕业的发展还受到场地建设的制约。蚕室的建设要求通风透气、周围环境良好,家庭住宅面积大的可以整体遮挡用于养蚕,但家庭小的则只能压缩养蚕数量。没有适宜的养蚕场所成为了制约养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养蚕户在养蚕期间最怕的就是桑园周围喷洒农。这期间农作物病虫害较多,虽然可以多方面控制农的喷洒,但由于风向等原因,仍容易使农飘洒至桑叶上,引起蚕中毒。这一问题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养蚕户的积极性。
植桑养蚕作为一项优势明显的产业,它的长远发展需要解决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当地村委需要出面解决桑园面积的扩大、养蚕场所的建设以及农污染等问题,才能推动植桑养蚕产业的健康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植桑养蚕仍然是一个投资少、时间短、收入高、价格稳定的“好项目”,得到了大多数养蚕户的认可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