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大全


□徐林生

据网友发布的现场照片显示,在“新希望杯”2024年新昌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许多小学项目荣获了“小发明一等奖(小学组)”,其中位居榜首的是鼓山小学石姓学生发明的“仿生六足机器人”。除了这一项目,还有如“汽车紧急避障系统”等其他作品也获得了奖项,获奖者来自不同的学校。

部分网友针对“仿生六足机器人”这一项目表示疑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该项目的技术难度较大,难以独立完成。甚至有网友戏谑道,能够完成这样的项目,恐怕研究生都已经毕业了。经查证,颁奖仪式于去年12月25日在鼓山小学举行,主办单位为新昌县教体局和科学技术协会。

近日,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详细的信息,以回应社会关切。据介绍,此次比赛旨在鼓励孩子们积极探索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约40届。虽然参赛选手的作品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但评奖结果并不与中考、高考挂钩,也不会因此获得加分。面对质疑,该负责人表示已经注意到争议,正在详细了解情况。

多年来,为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及求知欲,各地纷纷举办中小学生科创竞赛。这些竞赛对于发展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一些竞赛因“混乱”、“弄虚作假”等问题而备受诟病。特别是某些获奖项目的技术水平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范围,导致公众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虑。

以“仿生六足机器人”为例的这次争议,再次提醒我们,中小学科创竞赛的公正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不仅玷污了“科学”二字,加剧了教育的“内卷化”,背离了竞赛的初衷,还了社会的诚信和公平正义。特别是对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任何不良影响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为此,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进行整顿治理。一方面,合并或叫停了一批类似的竞赛,并推出了“”;取消了因参赛获奖而获得中考、高考加分的规定,有效遏制了竞赛乱象的蔓延。尽管如此,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中考和高考已不再将中小学科创竞赛的获奖情况作为加分项,但在一些地方的中学招生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科创竞赛奖项仍然被视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获得相应奖项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在同等条件下的更多录取机会。这一现象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秘密”。

这解释了为何即使竞赛不再有加分等实际利益驱动,依然有许多地方热衷于举办相关竞赛的原因所在。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加分”并不代表“无价值”,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竞赛依然应该从严格的标准出发,确保评奖过程的公正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