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格瓦斯对身体好吗


一个品类的兴起,往往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而格瓦斯这个品类,其命运却时常被口味的壁垒所左右。“难喝”的格瓦斯,一直未能走出东北。

这系列文章之三,带您一同探索格瓦斯的独特魅力,欢迎阅读。

说到难喝的饮料,其实也有其独特拥趸。格瓦斯,就是这样一款让人爱恨分明的饮品。

站在五大神饮C位的格瓦斯,对于品尝过它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记忆:

它的味道奇特,仿佛是过期的廉价啤酒般让人感觉怪异。

你有没有想象过喝一大桶酱油的感觉?我感受到了……

那股烂红薯的味道简直让人无法忘怀!

但是它也像999感冒灵一样,对于喜欢的人而言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格瓦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发酵面包的口味,这与它的制作方式息息相关。

“格瓦斯”的俄语是“KBAC”,意为发酵。它主要是用面包干或谷类天然发酵而成,因此被称为“液体面包”。在俄罗斯、乌克兰和部分东欧非常盛行。

尽管国外的格瓦斯是低度酒,而国内的格瓦斯是无酒精饮料,但它们的制作历史和背景却十分丰富。

过去,国外的格瓦斯曾装在钢罐车中售卖,价格低廉。而追溯格瓦斯的起源,还要回到几个世纪之前。相传,在俄国的某个时期,一位饭店店主偶然发现的发酵香醇淡啤酒的制作方法。

在现存记录中,关于格瓦斯的记载最早出现在989年。当时的俄罗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酿造格瓦斯,既可补充维生素,也可作为田间劳作时的水分补充,甚至在年代成为主食。

在16世纪到17世纪,格瓦斯曾是俄国的全民饮品。后来,随着一些贵族逃难到,格瓦斯也传到了新疆和哈尔滨等地。在这个过程中,格瓦斯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行汉化。

新疆的格瓦斯名为“卡瓦斯”,用谷物混着山花蜜、啤酒花、浆果酿制;而哈尔滨的格瓦斯保留了面包酿制方式,但甜度提升。两者虽名称不同,但同宗同源。

正因制作方式的变化,虽然都叫格瓦斯,但实际上口味各异。而正因为这种差异,也让格瓦斯充满了神秘魅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便是哈尔滨的“秋林”。秋林公司于1900年在哈尔滨成立,并开始生产秋林格瓦斯。

秋林公司的业务重心在后续的发展中发生了转移。虽然秋林格瓦斯有着百年历史和丰富的品牌故事,但始终未能广泛地走出东北地区。

秋林格瓦斯的两次突围机会都与市场教育有关。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流行的“麦精汽水”与格瓦斯风味相似;而第二次则是在娃哈哈的异军突起。虽然娃哈哈的营销策略使格瓦斯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但秋林仍然未能乘势走向全国。

对于秋林格瓦斯来说,口味小众和渠道不强是其突围的两大难题。在当前的新消费时代,秋林格瓦斯仍有翻盘的机会。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健康有益性符合当前的消费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