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液和漏出液到底有啥不同?快来一起了解下!
好的,我们来一起了解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Exudate)和漏出液(Transudate)都是体液,但它们的性质、形成原因和所在的体腔或部位有显著不同。这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细胞成分、比密以及凝固性。
渗出液:
1. 形成原因:通常由炎症、感染、肿瘤、组织坏死、栓塞等病理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甚至血管壁可能破裂。
2. 蛋白质含量:较高,通常大于30g/L。因为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会大量漏入组织液或体腔。
3. 细胞成分:通常含有较多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提示感染;淋巴细胞,提示慢性炎症或肿瘤)和/或红细胞(如出血)。细胞计数一般大于500 x 10^6/L。
4. 比密(比重):较高,通常大于1.018。
5. 凝固性:因含有较多蛋白质和细胞,容易自行凝固或形成絮状物。
6. 常见部位:如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时的积液,以及淋巴结清扫术后或肿瘤压迫引起的体腔积液。
漏出液:
1. 形成原因:主要由非炎症性因素引起,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导致全身或局部静脉淤血,以及营养不良导致血浆白蛋白过低等。这些情况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的静水压。
2. 蛋白质含量:较低,通常小于25g/L。因为通透性变化不大,蛋白质很难大量进入组织液。
3. 细胞成分:非常少,主要是少量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细胞计数一般小于500 x 10^6/L。
4. 比密(比重):较低,通常小于1.018。
5. 凝固性:因蛋白质和细胞含量极少,不易凝固。
6. 常见部位:如心力衰竭、肝硬化时的腹水,以及静脉曲张或肿瘤压迫引起的胸水。
简单来说,渗出液是身体对病理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成分复杂,常提示有炎症或损伤;而漏出液更多是全身性因素(如压力、蛋白)导致的液体异常积聚,本身炎症反应不显著。通过检测积液的比重、蛋白质、细胞计数等指标,可以区分两者,这对临床诊断疾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