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劝说的作文怎么写


郑可菜

在2020年温州中考首日落幕之际,语文作文题目虽看似平易近人,实则内藏乾坤。浙江新闻客户端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正高级教师郑可菜为我们全面解析这一题目:“写信”的背后,实则是说理的变体,而“劝说类书信”应当这样撰写。

郑老师认为,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关于“笔记”的设定,正是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切入点,既小而具体,又贴近学生实际,使得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命题者在此题目上所下的心思,旨在防止“宿构”,让考场写作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一命题也正是当下作文命制追求的大方向之体现。

我们常说,考场写作犹如在中舞蹈,即是在各种限制下展示学生的思考与体验。虽然这一命题在内容和文体上有所限制,如以“笔记”为主题的“写信”、“写说明文”、“记叙文”,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有所束缚。

对于那些真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依然能够很好地完成这篇作文。以“写信”为例,这种文体并非简单地讲述大道理、正确的废话或口号式的呼吁,而是属于“勤学”、“阅读”母题下的一种阅读方法探讨,即以写信的方式来进行说理的劝说类议论文。

为何要“劝说”?在议论文中,它是针对不良风气或不得体的行为进行批评;在书信中,则是对信件所涉及的“笔记”问题或误解进行劝解。

针对此题,我们可以确立“非记不能读”的核心说理观点。从朱熹的读书法到东坡日课、钱钟书的笔记实践,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和事实论证,强调“记”为高效学习、与书对话、自我表达和自我提升的必要途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记”并非学习的唯一方式,也并非所有阅读都需要记录。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记”与“不记”的问题。

结合当下时代背景,随着纸媒衰落、电子阅读的兴起,我们可以倡导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而说理类论述文需注重逻辑性,追求论点明确、理由充足。而在写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体验其处境和想法,再进行劝说和提供实际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中的写作任务情境并未给出明确信息。考生需假设一位具体对象,如不愿做笔记的某位同学,并考虑其态度、立场和诉求等。这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想象力和情境代入能力。

在进行假拟时,我们可以考虑不同背景和情境的学生,如嫌笔记费时的同学、嫌自己书写不好看的同学、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等。而在写信时,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写作对象,以此来构建写信的意识和逻辑。

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句式支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如用疑问句式来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或用陈述句式来描述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对方的反应等。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态度,还可以使我们的说理更为有效和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