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有哪些


无论职业如何、经历怎样,每个曾体验过城市生活的人都能轻易提出对城市的独特期待。他们关心着居住的房屋、工作的收入、街道的样貌,以及自然环境的舒适度,同时也注重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生活。这种对城市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正是构建我们理想生活形态的关键要素。

想要勾勒出理想生活的蓝图,我们必须从多元的视角去收集并理解关于城市生活的各种答案。这正是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持续四年制作《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初衷所在。

自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启动该排行榜项目以来,我们已经连续第四年发布这份榜单。我们整合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评估维度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方面,综合运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会打分及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最终结果。

去年,虽然一线城市的排名有所微调,但今年我们又看到了熟悉的排序,它们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也体现了一线城市之间强大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根据2019年的数据,我们骄傲地宣布: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等15座城市荣登新一线城市榜单。其中,头部城市的位次相对稳定,而无锡则继2017年后再次退出这一梯队。新一线城市的最高分并非以满分100呈现,而是参照一线城市中的最高分值进行比例换算。

在南北差异愈发明显的背景下,新一线城市的名单中北方城市有5座,而南方城市则占据了10席。这也成为了顶级城市竞争格局中不可忽视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今年首次入围新一线城市名单。其人才吸引力的显著提升,使得去年排名仅在全国第23位的昆明,今年已跃升至第12位。昆明在生活方式多样性方面的表现也实现了跨越式进步。

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的居民更加乐于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由于缺乏新兴产业方向、节奏缓慢以及长期缺乏变化,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新一线城市,在所有城市的排名中略显落后。

为更好地反映当下城市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今年的评估中特别关注了年轻人的态度和需求。年轻人不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还包括那些拥有一技之长并在城市中努力生活的18至35岁青年。我们在未来可塑性这一维度下新增了年轻人指数和年轻人消费力指数两个三级指标。在这两个指标的前20名中,北方城市仅有北京和天津上榜。

当前,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对城市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上。那些更加开放、包容且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成为了年轻人的地。

在《第一财经》YiMagazine五月刊及线上发布的《2019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报告中,我们详细列出了五个维度下的79个三级维度指标。每座城市的指标变化曲线都呈现出其独特的特色。没有完美的城市模式,每座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力求在擅长的领域走得更远。

如果把每座城市的特色比作一种形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远不止包含一万种可能。

2019年

综合实力一二三线城市分级完整名单表

(包含337个地级以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