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白熊为什么贵
最近,"棒冰三兄弟"、三色杯和白雪等昔日的“网红”重新受到大家的喜爱。这种怀旧的推动下,上海老字号——光明牌冷饮意外走红。不少网友担心以后无法再品尝到儿时的味道,纷纷呼吁不要涨价。
记者走访多家便利店、大卖场和杂货店发现,便利店的冷柜中多以欧美、日韩品牌的冷饮为主,售价多在10元以上。而光明冷饮在各大超市中却难觅踪影。好不容易找到光明冷饮的农工商超市,却发现只有整箱出售的冷饮,没有散装售卖。虽然价格依然亲民,但购买起来并不方便。
说起光明冷饮的历史,可谓辉煌而励志。早在1892年,英国人麦克里格就在上海制造了“正广和”汽水。新成立后,上海的冷饮市场几乎被洋品牌占据。1950年,光明牌冷饮的诞生,象征着上海的冷饮行业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
为了让市民了解光明牌冷饮,益民食品厂采取了多种营销策略,如宣传车、街头推销等。光明冷饮的品质、价格和定位很快被市民接受,销售量迅速超过洋品牌,成为新第一家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冷饮的企业。
近些年国外中高端冷饮品牌的涌入以及国内品牌推出的各种“网红冷饮”,使得光明等中低端产品被挡在便利店门外。实际上,光明旗下的产品大多价格低廉,大多在1~3元左右。而一些洋品牌和网红产品的售价普遍在7元以上,利润高且销量好。尽管如此,光明等中低端产品仍然坚持物美价廉的路线,直到亏损才不得不涨价。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许多人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光明冷饮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改变。
光明冷饮的生产厂家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在面对网友的呼声时表示,考虑的因素很多,尤其是针对价格敏感。作为一个品牌,必须更多地考虑消费者感情因素。他们也回应了将保持亲民的价格定位并拓宽销售渠道。
在今天的市场上,主打低价的光明冷饮面临着众多高端洋品牌和网红品牌的竞争压力。由于过低的价格定位,光明冷饮的利润微薄,甚至有可能发生亏损。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投入,也影响了销售渠道的拓展。销售渠道的萎缩也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形象、销量和利润,形成了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