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常润茶瘦了20斤


曾引起社会关注的减肥茶品牌碧生源,近期的财务状况再度引起公众的注意。根据其发布的2018年业绩公告,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78,却亏损9347.2万元。新京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解析了碧生源业绩背后的原因。

碧生源在公告中解释,亏损主要是因为集团在2018年对线下经销商的管理和销售人员的激励进行了调整,导致线下产品营业收入减少。集团加大了研发投入,同比预计增加约65%。这一系列的调整,使得碧生源的业绩遭遇“阵痛”,营收创下新低。

回顾碧生源的上市历程,2018年是其上市九年来营收最差的一年。与上市之初的8.74相比,下滑了56.75%。在过去的九年中,碧生源有五年的时间出现了亏损,其中2018年的亏损额最高。尽管在2015年,其净利润曾达到高峰,但整体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公司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89.6%降至2018年的67.5%。

在负债方面,2018年碧生源的负债总额为3.88,同比增长57.09%。负债率也从2017年的17.79%上升至27%。其中,借款额高达1.5。面对这样的财务压力,碧生源不得不寻找出路。

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碧生源在年报中表示,其在2018年对其产品线、研发生产及销售管理等进行了重大调整,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布局。包括将经销商转化为合作伙伴,优化经销商队伍,短期内影响产品销售,进而影响集团2018年的业绩表现。碧生源还在2018年底选择了出售资产来缓解财务压力。

茶产品作为碧生源的核心业务,其销售情况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尽管常润茶和常菁茶等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近年的销售数据却显示出了下滑的趋势。2018年,茶产品的收益为2.98,同比下滑37.12%。与此减肥及其他品类的业绩却在增长。

在营销策略上,碧生源曾采用“轰炸式”的广告策略,广告费一度占到营收的较大比例。巨额的广告费支出并没有带来持续的净利润增长。此后,碧生源开始调整广告策略,削减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逐步向网络媒体及渠道网络营销推广转换。与此相对的是,公司的研发投入开始加大。

为了加大研发力度,碧生源开始通过收购新的公司来布局新的产品线。例如,碧生源在2017年出资近1.38收购了两家企业的股权,对其实现绝对控股。这两家公司专注于大健康全产业链和研发,为碧生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专家对于碧生源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北京鼎臣医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表示,碧生源应重点发力减肥市场。他指出,如果产品结构本身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可,在其他地方发力就没有意义。他建议碧生源加大对产品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在研发和并购上应更多地倾向于减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