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计划指导方案

一、教学意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和锻惯,强化学生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巧的技巧和能力。

二、学习要点与难点

知识点概览

- 了解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要领。

- 学会如何根据接球人的位置、速度和时机,准确传递篮球。

- 掌握接球时,如何能有效地迎球跨步。

重点与难点解析

- 重点:传球时,要求传球者与接球人协调配合,以人到球到为目标。

- 难点:如何做到传、接球与脚步动作的同步配合,特别是在动态中的精确接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起始引导阶段

1.课堂引入:师生互动讨论篮球运动中的传球技巧,引导学生回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点。

2.教师简述今日教学内容及目标,强调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3.队列队形练习:学生进行队列变换练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同能力。

(二)准备活动环节

1.游戏“团队接力飞碟”:各队学生合作组成一个大的“飞碟”,比拼团队合作和灵活性。

2.配乐韵律操:做一系列体操动作,如开合运动、踢腿运动等,以活跃气氛并预热身体。

3.专项准备:进行球性练习,如双手拨球、抛接球等,为接下来的技术学习做准备。

(三)基本技术教学

1.示范演示:教师展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动作。

2.学生观察并提问:引导学生注意传、接球的时机和动作细节。

3.讲解要领:详细解释传、接球时的技术要点和脚步的配合。

4.学生练习:学生进行分步骤的练习,包括原地传接球、慢跑中传接球和正常速度下的传接球等。

5.纠错指导:针对学生练习现的常见错误进行指导纠正。

6.优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技术,互相学习和激励。

7.教学比赛:学生进行“传、接球后投篮”的游戏比赛,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束放松阶段

1.放松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放松操,舒缓肌张。

2.课堂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及学生表现,表扬优秀学生并鼓励全体学生继续努力。

3.下课安排:宣布下课,师生互道再见,回收体育器材。

四、预计运动负荷与强度

预计本节课的练习密度约为33%~40%,平均心率约在136次/分左右,属于中等运动强度。

五、场地与器材需求

- 篮球场一片。

- 篮球20个。

- 音乐播放器一台(用于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六、课后思考与反思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