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点火前为什么要进行吹扫
对于新安装的锅炉,启动前需要进行一系列主要工作:
1. 进行水压试验,以检验承压部件的严密性。
2. 辅机试转,验证电动门、风门档板的性能。
3. 进行烘炉操作。
4. 实施煮炉和酸洗,以确保锅炉内部的清洁。
5. 进行空气动力场试验和吹管操作。
6. 校验安全门,确保安全性能。
关于锅炉上水时间和温度的规定,上水速度不宜太快,一般冬季不少于4小时,夏季不少于2小时。进水初期应特别缓慢,冷态炉上水温度应小于100℃,并尽量接近汽包壁温,温差控制在40℃以内。
水压试验分为工作压力试验和超压试验两种。其目的是检验承压部件的强度和严密性。新安装的锅炉或大修后的锅炉应进行超压试验,而一般承压部件检修、更换后及锅炉大中小修后,则进行工作压力试验。
在进行水压试验时,要采取多项措施防止锅炉超压,如认真检查压力表投运情况、向空排气和放水门电源接通、开关灵活等。
酸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蒸发受热面内的杂质,如氧化铁、铜垢、铁垢等,同时也有消除SiO2、水垢的作用。
滑参数启动的特点在于安全性好、经济性好,但对参数要求严格,运行操作要求配合密切,操作繁多且复杂。
锅炉启动前进行通风吹扫的目的是炉膛内及烟道内可能存在的可燃性气体和物质,以及受热面上的部分积灰,减少和消除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传热效率。
启动初期,汽包水位以就地云母水位计和电接点水位计为准。这是因为就地云母水位计直接根据连通器原理与汽包连通,能直观而可靠地指示水位;电接点水位计则根据汽和水的电导率差异测量水位,不受汽包压力变化的影响。
点火初期进行换水和排污是因为排污能排掉循环回路中的部分水,这些水含杂质多,提高炉水品质,并且能使受热弱的回路换热加强,提高水循环系统安全性,减少汽包壁温差。
启动初期要严格控制升压速度,因为蒸汽是由于水冷壁吸热后产生的,蒸汽压力随着产汽量逐步增多而提高。在启动初期,由于水蒸汽饱和温度在压力较低时,对压力的变化率较大,若升压速度过快,将导致汽包由于受热不均产生较大的温差热应力,严重影响汽包的寿命。
控制汽包壁温在规定范围内的措施包括:点火前进水温度不宜太高,尽量接近汽包壁温;上水完毕后,可投入底部加热装置;严格控制升压速度;定期切换油枪,使各部件传受热尽量均匀;若收效不大时,可暂停升压,进行排污,待温差回落正常后再升压。
锅炉燃油时烟囱冒黑烟的原因可能是燃油雾化不好、油枪故障、总风量偏小、配风不合理、烟道内发生二次燃烧或启动初期炉温、风温过低等。
锅炉启动初期不宜投减温水,因为此时蒸汽流量很小,汽温较低,若投入减温水可能引起减温水与蒸汽混合不良,造成积水、水塞等问题。
在机组启动中遇到汽温提高困难的问题时,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尽量投入靠上部火嘴、调整二次风配比、提高风压和风量等来解决。
锅炉水压试验的合格条件是:从上水门关闭计时5分钟内压力下降不超过0.5Mpa;承压部件和焊缝上没有任何水珠和水雾;承压部件无残余变形迹象。保持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任务是保持锅炉燃烧良好、保持正常的汽温汽压和汽包水位等。其目的则是通过调节燃料量、给水量等参数来保持汽温、汽压等稳定在规定范围内。点火初期省煤器发生汽化的原因可能是间断进水导致内部水温波动等;其危害是可能导致金属强度受损等;处理方法是加大给水将汽塞冲入汽包中或保持连续进水等。控制一二次汽温稳定是为了避免对设备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等;运行中引起汽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工况的变化、负荷变化等因素造成的 。燃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蒸汽参数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经济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