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春犹在出自谁
“花落春仍在”这句,源自1850年殿试中俞樾的答卷,其被曾国藩所赏识,后来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晚年时,俞樾还以“春在堂”命名他钟爱的曲园居所,这一美誉彰显了他对生命不息、春光不老的坚定信念。
俞樾在殿试时,面对题目“淡烟疏雨落花天”,巧妙地从曹勋的诗句中汲取灵感,化用为“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此句不仅破题,也展现了他对生命常新的独到理解。
郑板桥以兰、竹、石为生活的画笔,勾勒出永恒的春天。他只画这三种题材,自称“四时不谢的兰、百节长青的竹、不朽的石、千秋不变的人”,从中可见他心中春天的恒常。
冰心曾言,只要心中有春气,秋风也不会引发愁思。这便是对待生活的智慧,对春天般温情的向往。
“不论春夏秋冬,只要心中有花开,人生便常是春天。”这是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的妙语,也是对生活美好、人生常新的乐观态度的生动诠释。
内心的温暖如同不灭的火种,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让人感到温暖。冬至时节的“九九消寒图”,无论是素梅涂画、九格涂圈还是双钩垂柳的书法作品,都是人们以独特的方式迎接春天到来的习俗。
生活里那些喜怒哀乐的情感波动,都是源自内心的起伏变化。人们通过智慧与修为,能转达外物,境遇也会随之而改变。如同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述的哲理,与其沉溺于忧虑之中,不如剪一窗风景以怡情志,抛却尘世杂念以修心性,如此便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罗曼·罗兰曾言:有一种英雄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正如苏轼在《定》中所写,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心安之处即是家。这种态度展现了对待生活的热情与坚韧。
生活不会永远停留在眼前的困境中,它还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未来等待我们去追寻和憧憬。正如罗隐在《自遣》中所说,把忧愁忘掉畅饮今天的美酒与快乐,同时也准备面对未来的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