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西施壶为什么叫西施壶(详细资料介绍)

紫砂壶以其精美的壶式和众多的器型,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目光。其中,不乏一些长相相似的壶型,它们被称为紫砂壶中的“双胞胎”。
例如井栏与汉铎、西施与龙蛋、扁腹与仿古、掇球与掇只、思亭与梨形等壶型,你是否能分清它们的差异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示这些“双胞胎”壶型的独特之处!
一、井栏与汉铎
井栏壶,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一词。井栏即井之护栏,寓意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竭。
汉铎壶,释名汉铎,即汉朝之铎。梅调鼎作铭的汉铎壶是最具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之一。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
高井栏与汉铎壶的区别在于壶型、壶盖、壶钮、壶把等方面。汉铎的身桶虽像高井栏,但比井栏高瘦,壶盖、壶钮、壶把均有独特之处。
二、西施与龙蛋
西施壶,又叫西施乳,壶形若西施之。龙蛋壶,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中描述其圆如蛋形。
西施壶与龙蛋壶的区别在于整体造型上。西施壶身较为圆润,多了些女性的柔美。而龙蛋壶身筒略为收紧些,也略高些,重古拙。
三、扁腹与仿古
扁腹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仿古壶,仿照鼓的造型创作而成,壶身如鼓。
扁腹壶与仿古壶的区别在于壶钮、子口、壶颈、壶肩、壶流、壶身、壶底等方面。从这些方面仔细观察,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差异。
四、掇球与掇只
掇球壶,壶钮、壶盖、壶身均为球状,三球相叠。掇只壶,是清道光年间的邵大亨创制的,其原型现藏于上海的“四海壶具博物馆”。
掇球壶与掇只壶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球”,故无足,圆盖鼓凸;后者强调“只”,故有足,圆盖宽扁。若从气度效果来分,两者各有韵味。
五、思亭与梨形
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蛟龙昂首,气韵出众。梨形壶,梨式造型,壶身状似梨,鼓腹,圆韵。
思亭壶与梨形壶的区分,需要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思亭最早脱胎于传统梨式壶,由陆思亭改进融合,成为紫砂又一经典器型。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又各自独立。
这些“双胞胎”紫砂壶的区别,你了解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