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为什么会自放电


《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自行放电现象解析及排除方法》

长时间放置不用充足电的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会逐渐损失电量,这种现象被称为自行放电。如果蓄电池每昼夜容量下降不大于2%,可视为正常自放电,超过2%则可能存在故障。

蓄电池自行放电的原因复杂多样:

1. 电解液不纯。杂质与极板之间及沉附于极板上的不同杂质之间会形成电位差,通过电解液产生局部放电。

2. 蓄电池溢出的电解液堆积在盖板上,使得正负极桩形成通路。

3. 极板活性物质脱落,下部沉淀物过多导致极板短路。

4. 长时间不使用的蓄电池,硫酸下沉,由于下部的比重大于上部,极板下部之间的电势差会引发自放电现象。

遇到密封免维护铅酸电池自放电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排除:首先倒出电解液,取出板组、隔板,用蒸馏水清洗板和隔板,然后重新组装并加入新的电解质。

为了预防蓄电池自行放电的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保养,保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上盖清洁。

2. 在配制电解液、添加蒸馏水时,确保电解液的高纯度,防止杂质进入。

3. 蓄电池在存放过程中应定期充电,保持电解液密度均匀,并防止液面下降。

4. 清洗蓄电池外表时,要注意防止污水从加液口盖或通气孔进入电池内部。

5. 如隔板、极板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6. 更换电解液时,务必确保将蓄电池内的残液彻底清除干净。

通过以上解析及措施,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维护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确保电池的长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