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故事成语


1. 简述:

吕不韦,姓姜,名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濮阳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商人,更是一位家和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在期间,他成功攻取了周、赵、卫的土地,并建立了三川、太原、东郡等地,为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因叛乱事受牵连,吕不韦的相邦职务被撤销,被安置在河南的封地。最终,他因担忧被诛杀而选择饮鸩自尽。

2. 《吕氏春秋》的诞生:

吕不韦主导编纂的《吕氏春秋》(又称为《吕览》)汇聚了先秦各派学说,内容涵盖八览、六论、十二纪等二十余万字,因其“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被史家称为“杂家”。

书成之时,吕不韦将其置于国门之上,公开宣称能够改动一字者赏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3. 成语典故详解:

(1)“奇货可居”的来历:

吕不韦作为阳翟的大商人,他善于在各地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而积累了丰厚的家产。他深知人脉与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潜藏巨大价值的事物。当他来到邯郸做生意时,发现了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的潜在价值。异人虽为秦王庶出的孙子,但因其母不受宠爱,生活困窘。吕不韦看准了这一点,认为异人就像一件可以囤积居奇、等待高价售出的“奇货”,于是他开始筹划将异人塑造成一位有潜力的人物。

(成语“奇货可居”即源于此。)

(2)“一字千金”的解释:

当《吕氏春秋》编纂完成时,吕不韦为了展示其书的高价值和征求各方意见,决定将其公之于众并设下一赌注——如有能力改动书中一字者赏千金。此举非但彰显了其自信与胆识,也间接证明了此书的价值之高。从此,“一字千金”便成为了形容文章或作品价值极高的成语。

【相关历史知识小测验】

问题一: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吕不韦有关?( )

A. 一字千金 B. 一诺千金

答案:A

问题二: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哪一项?( )

A. 一字千金——吕不韦 B. 入木三分——王羲之 C. 痛饮黄龙——项羽 D. 一诺千金——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