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昏手脚无力是为什么


三伏天的烈阳照耀,晒背有什么好处?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晒背,这一传统的养生方法,正是借助太阳的光芒和大自然的阳气,激发内部的阳气升发。这一做法,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相得益彰。

对于那些在冬天常常手脚冰凉、寒湿较重的人们,晒后背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养生方式。而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人,也可以通过晒后背来保养身体。对于一些患有慢如高血压,或有皮肤病、易上火、体质等人群,晒后背时需要谨慎。

在晒后背的时间选择上,应避免暴晒,选择阳光柔和的时段,如上午8时至10时,或下午3时至4时的时光,这些时间段晒后背较为适宜。

晒背的时间长度也要适中,不要过度暴晒。建议每次晒15至20分钟,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时间,每周晒2至3次。

晒后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如果在晒后出现大汗淋漓、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晒背,并及时就医。

立秋之后,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四肢乏力、头晕昏沉、等症状。在中医的观点中,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湿气困脾的表现。为了改善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同源的食材,如莲子、山、茯苓、薏米等,来熬制膳粥。

推荐一款芡实茯苓茶。芡实,又名“鸡头米”,具有健脾祛湿、固精气的作用。茯苓则可以利水渗湿、健脾胃。将两者各取10克,加入500毫升的水中煮饮,对于湿气困脾导致的身困肢乏、疲劳、浮肿、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