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机构当老师哭了


在“双减”的推行下,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剧变,许多教培老师因此面临职业的转变。他们中的不少人,正经历着工作上的重大调整。

回想起曾经热闹非凡的教培机构,那些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对于这种转变,我不禁联想到过去一些社会事件中,因机构调整而失去工作的人们。其中,有一幕情景与教培老师颇为相似:在某个高速路收费站,一位年约三十六岁的女员工因裁员而泪洒现场,她自述无路可走。如今,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们也正体验着类似的情感。

特别是那些在教培机构中担任小学科目的老师,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呢?让我来简要描述。

我有一个朋友,曾就职于某知名教培机构某某思,担任小学教师。她每天的生活节奏紧凑而充实。早晨购买完菜品、完成家务和饭菜后,便需匆忙赶往机构打卡。

打卡后,她与同事们简短交流,随即开始备课。接着,进入教室面对学生们开始上课。直到夜晚点,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下课后,她还需与家长保持沟通,维持良好的关系;因为在大多数教培机构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还包括续课率的提升。

虽然外界可能认为小学科目的教师工作较为轻松,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被高度压缩和利用。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授课、备课,还时常在与家长交流中度过。下班后,他们仍需应对家长的电话和短信。

尽管有人认为教培老师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仅限于教授基础知识点,但教育的实施并非表面那么简单。每一名学生都需要独特的关怀和教育方式。

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常承担家务与育儿的责任。许多教培机构的女教师在下班打卡后,需迅速回归家庭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即使收入逐渐减少,她们也觉得这种稳定的工作环境带来了安定的感觉。

“双减”的实施,使得这种稳定状态被打破。许多教师面临着职业的重大转变。

回顾她们的人生,除了被裁员的同事,她们还有什么?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以及那份曾经勤勤恳恳的工作。尽管她们在节假日加班、努力工作,甚至获得过优秀员工奖,但最终还是难逃被裁员的命运。

这使她们心中充满了困惑和愤怒。她们会问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假的吗?都不存在吗?

生活总是要继续。我们应理解并支持这些正在迷茫中的人,希望他们能早日找到新的方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