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见经传的意思


国诠,唐初太宗时人(七世纪),名不见经传。贞观(627-649)年间,他是一位精通书法的经生。他的书法技艺精湛,小楷作品尤为出色,被后人誉为“其书精熟匀净而近媚”。

唐人写经,多不落名款,有的虽有名款但非名人,因此以往的书家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但实际上,由于唐代对书学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唐和盛唐时期,写经的书法水平普遍很高。

《善见律》是国诠的重要作品之一,详细记载了释迦牟尼弘佛之事。这部的卷末上端书“善见律卷”,下署“贞观廿二年十二月十日国诠写”。整个卷轴的书写工整,结构点画均匀秀劲,运笔灵活熟练,轻重适宜。其书体大小一致,字迹清晰,全篇一气呵成,展现了国诠的高超技艺。

《善见律》为乌丝栏纸本,小楷书写。该经千年传承仍被完好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藏中。此书的书法运笔匀净,结体平整,可见其上承王羲之等前代书法的余绪。此卷为学习小楷书的人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唐.经生国诠小楷释文》是对这部的详细解读和注释,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国诠的书法艺术也为后世的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解读《善见律》时,详细解释了其中的摩触戒等规定,如捉手、发等细节行为的规定和解释。这些规定旨在规范僧侣的行为,维护佛教的清规。也解释了关于女人、黄门、男子、畜生等在佛教中的相关规定和区别,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佛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