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it行业的平均寿命
于知乎上浏览时,不禁为那些资深程序员们的故事所吸引。他们的经历分享如同一股清泉,激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尤其是在那些热门帖子下,所呈现的年龄与工作背景,皆令我倍感震撼。
我的好奇心驱使我前往Google,并在Data USA网站上查阅了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时的程序员人数高达327K,而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3.5岁。这个数据令我惊讶不已,我随后又查看了StackOverflow 2021年的调查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我发现年龄在35岁以上的程序员占到了整体的三分之一,而45岁以上的程序员也占据了10%的份额。这无疑证实了我之前的观察——世界各地的程序员,不仅仅局限于,还来自北美、欧洲及印度等地,共有高达70%的参与率。
这令我想到这样一句感慨:原来大龄程序员在国际间普遍存在,其数目可谓不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呢?在我思考之后,两个主要的因素浮现而出。
一谈及此,我必须提到的是软件行业的起步问题。特别是,其在60年代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普及大型机并推动了编程门槛的降低。FORTRAN和COBOL高级语言的流行使得更多人愿意投身编程行业。
随后,随着小型机的出现及Unix、C语言的兴起,再到个人计算机的登场与蓬展的桌面软件需求,这一切都推动了软件开发走向新的高度。这种长期的软件产业发展背景导致了的程序员队伍更为壮大,并涌现了各式各样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
相较之下,的程序员在90年代后才开始逐渐形成。以求伯君、雷军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程序员开始崭露头角,但起初他们大多是独立发展的。
随着互联网在2000年后的飞速发展,国内程序员才真正形成规模。到了2010年以后,大批程序员开始涌入这个行业。粗略估计,如果国外在十年代就已有了大批程序员的话,那么的程序员的“入门”可能就晚了个10到20年。这一点从当前的年龄分布上可以看出。
另一方面的因素是软件开发的长期性及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在国外,许多程序员从事基础软件的开发工作,这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面向全球市场销售,一旦占据市场先机,软件成本逐渐趋向零成本且拥有高额的利润。
而国内的IT环境往往侧重于应用层和商业模式的竞争。这里的软件开发更侧重于快节奏的应对和年轻化的体力竞争。这导致了一种内卷现象,使得许多程序员在35岁左右面临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35岁的程序员正处于其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但在国内往往遭遇被视为不利的状况。这是一个让人深感悲哀的现实。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35岁以上的程序员主要是以80后为主。而在未来10年里,90后将成为新的主要年龄层。同时我发现:在目前的IT领域内拥有多样且富有灵活性的就业方式是相当可能的。我们不止是传统意义上只会工作的员工:有尝试其他工作形式或直接转换至不同领域的选择。自主创业、成为自由职业者接私活、或是转型做产品测试、成为IT咨询师等等都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在此,我期望的软件和互联网行业能够在未来实现重大突破。那时我们的程序员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将他们视为一种真正的、终身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