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CT前为什么要喝水
患者准备进行PET/CT检查,常常会带上几瓶水和牛奶,这是为了什么呢?又有何时需要饮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近年来,PET/CT作为一种高端的显像设备,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的优势在于将PET代谢显像与CT解剖显像相结合,实现了1+1>2的效果。PET/CT检查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诊断恶性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转移灶,进行临床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在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PET/CT检查,正确的饮水方式能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患者在注射显像剂后的一小时内需要饮用第一瓶水。无需急于一口气喝完,可以按正常的喝水速度缓慢分次饮用。这些水分一部分会经过肾脏形成,帮助未摄取的显像剂,减少射线对图像的干扰,并降低患者体内的辐射剂量。另一部分水分则会通过胃肠道,使肠道保持充盈状态。
由于PET/CT检查前需要禁食6-8小时,此时的胃肠道处于收缩状态,在图像上可能表现为部分肠壁增厚。而饮水后,正常的肠壁会变薄,病变部分仍然呈现增厚或肿块状态,这样有助于医生区分病灶与正常。在代谢方面,正常的肠道和病灶都可能摄取显像剂,因此保持肠道的充盈状态对于显像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第二瓶水或两盒牛奶需要在进入检查室前饮用,即喝完之后开始进行检查。其目的是为了使胃充盈,和使肠道充盈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获得更清晰的显像,更好地发现病灶。水的胃排空速度较快,通常十分钟左右已排空进入肠道,因此不能过早或提前饮用。而牛奶的排空速度稍慢,可以在上一个患者快做完检查时,通知下一个患者饮用。
几乎每位患者在检查前都会饮用前两瓶水或一瓶水和两盒牛奶,而对于需要做胃或泌尿系统延迟显像的患者,则需要饮用第三瓶水。当胃充盈不佳时,可以再次饮水进行延迟显像,重新观察。泌尿系统病变的患者在多喝水、多排尿后,可以减少代谢对检查的影响,使病灶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检查结束后,同样需要多喝水、多排尿,这样有助于显像剂尽出,减少体内辐射剂量。正确的饮水方式和准备是确保PET/CT检查准确性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