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字繁体字怎么写
乐,为汉语多音字之首,音韵丰富,意义广泛。其字源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初时作为指代一种弦乐器,后引申为愉悦、使人愉悦等情感。《说文解字》中称之为“五声八音之总名”。
乐字的演变过程如下所述:
图A展示的是甲骨文字形,其中下方的“木”字(图A1)象征着乐器本体由木材制作而成,而上方两条分枝再引出两个糸字(图A2),形象地描绘了弦乐器的构造。弦乐器可通过弹拨发声或用弓弦摩擦发声。
关于乐器的历史,河南贾湖发现的骨笛已有八千多年历史,可追溯至传说的伏羲时代。弦乐器虽晚些出现,但它的发明代表着乐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便以“乐”字来指代所有乐器及用乐器演奏的音乐。
图B的金文乐字形与甲骨文相比稍有变化,仅在木字旁增加些许枝节,但其基本意义未变。
而图C的东周后写法则在原有乐字基础上增添了“白”字。这“白”字有何深意呢?在古代文化中,“白”字常与种子、果实核相关联,代表一种基础元素或工具。在乐字中,“白”或许指代的是拔弦的片状物,因此乐字即代表了弹拨类弦乐器。如古代的古琴,据传由舜帝时代发明。
乐字的简化字写法源于草书,虽无法详知其具体意象,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与繁体字的某种联系。
乐字读音繁多,现今常用的有四种:
其一为yuè,指声音和谐成调的,如音乐、乐池、乐音等。其二也作姓。
其二为lè,表达欢乐、快活的情感,如快乐、乐境、乐融融等。它还指使人快乐的事情,对某事甘心情愿,以及发出的笑声等。
其三为yào,常见于文言文中,表达喜好、欣赏之意,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其四为lào,主要作为地名用字,如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