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歌代表作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少年时期曾在多地生活,包括南京、重庆和厦门。1949年随家人迁至香港,后于1950年赴台,就读于大学外文系。他是蓝星诗社的创始成员之一,并在、和香港等多所大学任教,成就卓越,涉及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等多个领域。

在众多诗人中,余光中先生独树一帜。

文学素有“诗文双绝”的美誉,而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与散文皆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曾被梁实秋赞誉为“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他自述文学之根源于在华山夏水度过的童年岁月。

因生于重阳节,余光中先生自称“茱萸的孩子”,成为“怀国与乡愁”的代表。

乡愁是他诗歌中的永恒主题。

小时候

乡愁是邮票的距离

长大后

乡愁是船票的阻隔

后来啊

乡愁是坟墓的永恒

而现在

乡愁是海峡的盼望

除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余光中的诗歌还有《算命瞎子》、《乡愁四韵》、《小褐斑》、《收藏家》、《批评家》、《狗尾草》以及《当我死时》等众多佳作。

算命瞎子

描绘了一个算命先生的苦楚与孤独,同时也展现了人生的坎坷。

乡愁四韵

以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为意象,抒发了诗人深深的乡愁之情。

小褐斑

探讨了美与缺陷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渴望。

收藏家

则描绘了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事物的收集与追求的变化。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到惋惜。他的诗歌和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风华少年已逝去,但他的诗歌和他的乡愁,将永远是国人心中那份放不下的牵挂。

乡愁

不仅是情感的寄托,也是文化的传承。

乡愁

值得我们珍视并传递下去。

本期统筹:巩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