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24楼的房子后悔了


现今经济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即银行资金难以流通,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之内。这导致了社会整体的消费动力不足,投资也显得不够活跃,整个经济因此变得颇为低迷。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资金的流通不畅,这又是为何呢?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吗?非也。事实上,很多人都有的需求,但是因为信用风险的问题,很多急需资金的个人或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

究其原因,乃是利率上限的设置过低。当前的利率上限仅维持在12%左右,并且随着基准利率的下调而进一步下降。这一低利率让方觉得给予某些借款人的风险过大,从而不愿放贷。

回顾过去,当利率的上限支持在24%时,更多的人能够顺利借到资金,因为那时有足够的风险对冲空间来平衡风险。然而现在,12%的利率显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许多高风险借款者因此被拒之门外。

当前,放贷方的策略是倾向于向所谓的“优质”客户以极低的利率放贷。例如,内的人员或许能以每年3%的利率获得。尽管他们支付的利息较低,但由于其经济活动不活跃,即使给他们,对社会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也极为有限。

社会需要的是那些敢于冒险的人,他们像历史上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一样,即使利率高达100%也愿意尝试。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而非简单地将高利率视为不道德的行为。过度的利率会使得整个经济社会的活力受到抑制。

近年来消费不振的原因之一便是利率上限的设定。当以前的年化利率约为6%时,4倍的银行利率尚且合理,能够覆盖相应的风险,使得银行能够向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和有拼搏精神的企业家放贷。当利率降至如今的3%左右时,问题便出现了。4倍的利率仅有12%,这让放贷方不愿承担给这些人的资金风险。

现在是我们重新思考4倍银行利率这一制度的时候了。展望未来,可能我们将迎来零利率的时代,就像日本、欧洲主要那样,基准利率将降至1%的水平。那么现行的4%的利率就显得颇为荒谬。我们应该考虑恢复到原先的最高24%的利率,同时允许放贷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采取4倍银行利率进行放贷。

因为如果像过去某些那样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年化利率高达四五十的情况也属常态。那么设定一个最高24%的利率就显得更为合理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