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一见我就哭
小敏的宝宝小月牙已经八个月大了,笑容灿烂如阳光,继承了妈妈开朗的性格。
正值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小敏带着宝宝出门散步,享受大自然的怀抱。这天,小月牙被地上的落叶吸引,发出欢快的“咿咿呀呀”声。这时,隔壁的汪奶奶走了过来。
汪奶奶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家,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她驼着背,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当她看到小月牙时,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试图上前逗一逗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并递上了一颗糖果。
出乎意料的是,小月牙看到汪奶奶的瞬间,突然放声大哭,躲到妈妈怀里。小敏有些尴尬,连忙解释宝宝只是胆子小,需要多接触才能适应。但汪奶奶却以为是自己年老的形象让宝宝感到害怕。
回家后,小敏心中疑惑重重。她发现小月牙对陌生人并非总是那么友好,有时甚至会表现得害怕和紧张。其实,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可能会有些的想法,认为某些人和孩子不合。但作为年轻父母,我们更应当理解这背后的科学原因。
宝宝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会进入一个特殊的阶段——“认生期”。这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视力发育的阶段性表现。在这一阶段,宝宝可能会对陌生人或某些特定的人表现出害怕、恐惧的情绪。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或给孩子贴上“胆小”、“内向”的标签。通常,到了两周岁左右,认生期会逐渐过去。
为什么宝宝会对某些人表现出特别的恐惧呢?其实,这与宝宝的视力发育和审美能力有关。六个月前的宝宝视力尚未发育完全,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模糊的。但六个月后,随着视力的逐渐完善,他们对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对于年轻的妈妈,他们的笑容和善意让宝宝感到亲切和接受。但对于一些饱经风霜的老人或威猛的男性来说,他们的形象可能与宝宝的审美观念有所出入,让宝宝感到不安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