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成为历史老师
老师们的敬业态度愈发受到社会的称赞。大家不难发现,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英语老师,他们早晨六点多钟就已开始在教室里引领孩子们朗朗读书。
每一堂课,老师们都是精神饱满、激情四射地授课。从上课钟声响起一直到结束,他们不停地讲解、传授、答疑。即使课堂结束,仍有部分老师觉得自己尚未讲解透彻。学生们手中的作业也愈发丰富,各科目老师都在尽可能多地布置习题,因为许多老师深信“熟能生巧”的道理。
尽管老师们的敬业和勤奋令人敬佩,但并非所有的付出都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有的老师课堂上全程讲解,以为讲得清楚就能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但费曼学习法告诉我们,听别人讲解其实是效率最低的学习方式之一。有的时候,少讲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回想起我初中时的两位历史老师,对此深有体会。第一位历史老师非常敬业,每堂课都讲解得十分详细,但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对历史课失去了兴趣,每次上历史课都感到无聊,考试时也只是临时抱佛脚。
而初二时换的历史老师却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这位似乎对教学“懒惰”,他很少写教案,也很少在课堂上讲解。他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后自己整理要点,然后设置情景让我们自己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全神贯注,没有人再在课堂上打瞌睡。我们不仅记住了所有的知识点,还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的这份“懒惰”实际上是一种智慧。他我们学习不仅是被动地记忆和模仿,更是主动的理解、感悟与创造。如今回想起来,我深深感谢的特别教学方式。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以“懒”为舟,驶向知识的海洋。他的智慧让我们明白,有时候适当的放手和信任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