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里总是怕怕的


《七修类稿》中的两则故事揭示人际间的信任与心理暗示的力量

正如俗话所说:“人吓人,吓死人。”人与人之间,一旦失去基本的信任或者受到消极的暗示影响,就可能出现相互恐吓的情况,甚至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危险。明朝郎瑛所著的《七修类稿》中就记载了两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郎瑛是杭州人,杭州有一处名为八字桥的地点,被笼罩在鬼怪的阴影之下。坊间传闻鬼怪经常在此出没,戏弄蛊惑行人。这一心理暗示导致许多人受到惊吓,八字桥的东边有一家澡堂,深夜时分仍提供热水。某晚,一位行人遭遇雨天,正打伞行走时,另一人突然跑到其伞下避雨。打伞的行人受到传说的影响,以为共伞之人是鬼怪,吓得他心惊胆颤。走到桥上时,他甚至将共伞的行人推到河里,自己则抱头急走,大喊有鬼。

那位被推入河中的行人命大,从河里爬上岸后也来到澡堂。他也以为自己遭到了鬼的戏弄,大喊自己几乎被淹死。这时,那位推他入河的人刚好也在场,两人相互解释后才发现是一场误会。原来,因为疑心和信任缺失,他们都将对方误认为是鬼。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疑心生暗鬼,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危险。幸好这个案例没有酿成悲剧。

第二个故事更加令人。一位行人在无灯、微雨的夜晚独行,忽然听到背后传来木屐声,回头一看,居然看到一个怪物:大头、短身、无五官。夜行人受到极大惊吓,以为遇到了鬼怪,拔腿狂奔至东边的澡堂。当他刚刚松了口气时,那个怪物竟然跟着他进了澡堂。幸运的是,澡堂人多,众人持蜡烛一照,才发现原来只是一个戴着大斗遮雨的小朋友。小朋友解释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害怕鬼怪而跟着大人壮胆。

经过解释和消除误解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得以恢复。郎瑛感叹说:“如果这四人就此跑散并未相互说明情况,那他们就真的以为自己碰到了鬼。”这两起乌龙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存在关于鬼的谣言和消极暗示,导致人们心中有鬼,进而将对方误认为是鬼。这个故事揭示了和谣言对人际关系的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