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有手机游戏
为何孩子们会沉迷于游戏?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让90%的父母都感到困惑。
大家或许会认为,这是大公司运用其狡猾的手段,他们雇佣的员工顶尖优秀,深谙人类成瘾的心理机制。他们专业的部门,就是为了让你关注他们的产品,并为之消耗时间。
成年人尚且难以抵抗,更何况孩子们。背后的原因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
大家好,我是乌鸦君,今天我想通过一个实验来聊聊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心理科学家亚历山大为了研究成瘾性,做了两组非常有启发性的实验。
在第一组实验中,他将一只老鼠放在一个只有两杯水的笼子里,一杯是普通的水,另一杯则是含有易上瘾物质的“毒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老鼠对“毒水”的渴望强烈到令人难以置信,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似乎与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相似,明知道玩游戏不好,却无法自控,成瘾性极强。
亚历山大的第二组实验却狠狠地打了所有人的脸。他再次进行实验,这次在笼子里提供了普通水和毒水的老鼠同时拥有无尽的美食、玩具和迷宫式的小隧道。结果出乎意料,没有一只老鼠喜欢毒水,即使不小心喝过了也不会再碰。这一实验在人类中也有类似的验证。
这个实验揭示了孩子沉迷游戏的真正原因:除了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快乐感的匮乏。他们缺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成就感、满足感和激励感。他们只能通过游戏来获取内心的需求。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拥有充足的陪伴和多元化的消遣方式,游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还会如此沉迷吗?答案不言而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玩游戏,而是让他们的快乐多元化。
那么如何实现快乐的多元化呢?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1. 设置良好的激励机制。让孩子在完成特定任务后获得奖励,比如做家务可以分解为扫地、拖地、擦桌子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小奖励,全部完成则有大奖励。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2. 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尝试不同的娱乐活动,如跑步、游泳、赛车、制陶等,让孩子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同时不要总由着自己的乐趣而忽视孩子的反馈和需求。如果父母自己都能积极向上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为榜样引导孩子他们自然也会信服父母要求的标准和方向看齐!若为人父母而不去学习提升自己缺乏表率的力量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做出改变呢?正如上述所说现实中更多的危害源自精神的匮乏用心陪伴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指责游戏的吸引力只有过度追求虚幻世界才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陪伴缺失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而并非只是游戏的问题因此与孩子对抗不如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引导好孩子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如果仍有家长认为游戏成瘾只是孩子的自控力不足问题那我想问:自控力真的是一个可靠的说法吗?越是强制反而越容易放弃强制自我往往事倍功半与孩子做对抗不如引导好他们找到更合适的娱乐方式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看来你还会把孩子沉迷于游戏这件事视为难以逾越的问题吗?如果孩子连基础的现实需求都没有满足他会更倾向于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逃避现实与其如此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多陪伴他们引导他们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快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