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冬天脸会红
随着春天的到来,南疆和田的暖意愈发浓厚,巴扎(集市)的热闹氛围也在逐渐升温。
伊里其乡的巴扎,是和田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每逢周日,这个占地达65亩的巨大集市便成为人流的汇聚之地,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村民,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
距离巴扎还有两公里,就已感受到熙熙攘攘的车流。满载货物的大小车辆朝着巴扎的方向涌去,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回想起上次逛南疆巴扎,仿佛还是昨日之事,那时集市门口停满了毛驴和马车,尘土飞扬中夹杂着各种气味。时光荏苒,如今的巴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驴马档口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现代化停车场。经过硬化处理的地面,使得巴扎更加整洁有序。巴扎被合理规划为美食区、服饰区等多个区域,大型顶棚取代了原先的手动支帐,展现出一派现代化的集市风貌。
在伊里其乡巴扎,村民们围聚在杨桃摊前,精心挑选着心仪的水果。巴扎里的商品种类丰富,毫不逊色于城市里的超市。冬季难见的水果如今都在巴扎上亮相,如草莓、菠萝、杨桃等,让人目不暇接。
尽管巴扎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但骨子里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社会和文化韵味。商品定价充分考虑了村民的消费能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购物的乐趣。在这座巨大的集市里,有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游走其间,偶遇老友便停下来闲聊几句,分享生活的点滴。
麦提托合提·麦提肉孜是巴扎的常客,自20岁起就在此摆摊卖菜。虽然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止前往巴扎。他说:“谁都能来,可以卖,也可以买。”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他对巴扎的依恋。
“巴扎”一词原意为“大门前边的事情”,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集市的开放性。农民们将自家的农牧产品带到巴扎,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所需物品。巴扎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场域。在这里,人们传递地域信息、交流情感体验,使巴扎超越了市场功能,成为维系社会关系、传承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巴扎也在不断发展。虽然现代商品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艺品,新事物不断涌现,但巴扎的独特魅力依旧不变。烤气弥漫、摊主吆喝声此起彼伏,熟人间的寒暄热络如昔,这一切构成了巴扎独特的氛围,让人们赶巴扎的脚步永远不停歇。